守岁+迎新,大年初一才是全年最困的一天

相信在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守岁”这个传统习俗,我们家也不例外。

小时候完全不懂,毕竟到了该睡觉的时间还得硬撑着,只觉不合常理,懂事后知道那是尊重传统。只可惜身体有固定的作息,要坚强地支撑整个通宵,谈何容易。

特别是读了梁实秋先生在《过年》中的回忆:“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既然名家也和普通人有同感,那不如咱们就诚实面对自己的身体反应,看看究竟为什么守岁的第二天特别累?

一、一夜不睡,完全崩溃

要解答熬夜对精神有多大损害的问题,还得看看从脑科学领域找说法。

上世纪50年代,尤金·阿瑟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首次用脑电图呈现了“睡眠结构”。

一个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1个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和4个其他阶段。下面这幅图显示的是,一个人从晚上11点入睡,到早上7点醒来的全过程。这几个阶段分别管巩固记忆、运动记忆、延长记忆等方面


尤金·阿瑟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的“睡眠结构”研究(摘自本尼迪克特·凯里的《如何学习》)


也就是说,只有保证了睡眠这5个阶段都有充足的时间,才能保证第二天有好的精神。

如果你在家既需要守岁,又需要早起,和家人用早餐或者上香祭祖,即使长辈准许你小憩一会,你的睡眠结构也很快被下一个任务打断,从而导致行动缓慢、头昏脑涨。

所以“保持充足睡眠”绝对不是一句“耳边风”!

然而,是不是必须规定每个人都要23点入睡、7点起床?是不是每个人都得睡8小时?

二、你的休息节奏,连老爸老妈和老板都不知道!

就在去年8月,有学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证实,人是分为“早起型”和“晚睡型”的。有的人在早上的反应速度和头脑清醒程度都比晚上更好,一旦到了晚上就困得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晚上才是精力充沛的时候。(如下图所示)

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学术论文

所以,一味鼓吹“早睡早起”其实违背了许多人实现最佳工作状态的选择的。

只可惜,从目前社会运转的节奏来看,设定固定的办公时间,让大多数人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办公和学习,才是节约资源的方法。只是不知道日后线上办公变普及之后,或者工种更加依赖脑力劳动时,人们会不会有可能自由地选择办公时间?

至于每个人晚上需要多少时间休息,科学界至今还无法给出特别肯定的解释。为什么达芬奇、爱因斯坦每天只需要2-3小时的睡眠时间,也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思维,而有的人就算只睡了十几个小时,仍然觉得很困,这些仍然是个谜团,留待脑科学界新发现。

不知道你的家乡在新春佳节有什么必须的习俗呢?不知道过节期间你的作息跟平时有没有区别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一起交流交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守岁 大年初一的喜庆从年三十晚上的守岁开始。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年三十晚上除夕之夜,一家人吃过年夜饭...
    刘彩云阅读 4,997评论 8 20
  • 下了楼之后,才知道自己错了,大年初一的清晨还是挺冷的。加上有点儿风的缘故,感觉气温很低,浑身冷飕飕的。跟坐...
    唐漢_2f58阅读 3,902评论 1 5
  • 一大早起床,因是正月初一,讲究不能睡懒觉的,起床也快八点了。 母亲起得早,咋夜孩子们看春晚,母亲陪同却躺...
    买志红阅读 3,669评论 0 3
  • 闹钟还是像往常一样,在5点30分响起来。为了不吵醒老公孩子,我立马起身关掉闹钟,然后打开微信,用小来早晚安打卡,发...
    阅_己阅读 2,713评论 0 2
  • 昨晚的年夜饭,和邻居老哥共桌。丰盛!却没吃出食味,因为注意力没有放在吃食上,而是出轨于老哥讲的那年那月的故事了,比...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阅读 4,429评论 17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