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守岁”这个传统习俗,我们家也不例外。
小时候完全不懂,毕竟到了该睡觉的时间还得硬撑着,只觉不合常理,懂事后知道那是尊重传统。只可惜身体有固定的作息,要坚强地支撑整个通宵,谈何容易。
特别是读了梁实秋先生在《过年》中的回忆:“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既然名家也和普通人有同感,那不如咱们就诚实面对自己的身体反应,看看究竟为什么守岁的第二天特别累?
一、一夜不睡,完全崩溃
要解答熬夜对精神有多大损害的问题,还得看看从脑科学领域找说法。
上世纪50年代,尤金·阿瑟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首次用脑电图呈现了“睡眠结构”。
一个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1个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和4个其他阶段。下面这幅图显示的是,一个人从晚上11点入睡,到早上7点醒来的全过程。这几个阶段分别管巩固记忆、运动记忆、延长记忆等方面。
也就是说,只有保证了睡眠这5个阶段都有充足的时间,才能保证第二天有好的精神。
如果你在家既需要守岁,又需要早起,和家人用早餐或者上香祭祖,即使长辈准许你小憩一会,你的睡眠结构也很快被下一个任务打断,从而导致行动缓慢、头昏脑涨。
所以“保持充足睡眠”绝对不是一句“耳边风”!
然而,是不是必须规定每个人都要23点入睡、7点起床?是不是每个人都得睡8小时?
二、你的休息节奏,连老爸老妈和老板都不知道!
就在去年8月,有学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证实,人是分为“早起型”和“晚睡型”的。有的人在早上的反应速度和头脑清醒程度都比晚上更好,一旦到了晚上就困得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晚上才是精力充沛的时候。(如下图所示)
所以,一味鼓吹“早睡早起”其实违背了许多人实现最佳工作状态的选择的。
只可惜,从目前社会运转的节奏来看,设定固定的办公时间,让大多数人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办公和学习,才是节约资源的方法。只是不知道日后线上办公变普及之后,或者工种更加依赖脑力劳动时,人们会不会有可能自由地选择办公时间?
至于每个人晚上需要多少时间休息,科学界至今还无法给出特别肯定的解释。为什么达芬奇、爱因斯坦每天只需要2-3小时的睡眠时间,也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思维,而有的人就算只睡了十几个小时,仍然觉得很困,这些仍然是个谜团,留待脑科学界新发现。
不知道你的家乡在新春佳节有什么必须的习俗呢?不知道过节期间你的作息跟平时有没有区别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一起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