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庄村有“旗杆底下”大户人家刘宅。“旗杆底下”在我读小学时的学校前边的一条胡同头上,那个地方有盘石碾,依稀记得有上马石一块。祖上中举才能竖旗杆,可见刘宅当年家族显赫。
刘宅后裔18世刘美堂先生曾在东营政府机关任职多年,爱好诗词歌赋,出版多部专著。他对刘宅有所考证,以《鼎盛百年话刘宅》撰文记之:
称宅户者,原系京官乡间住宅。而能传世远近知名者,却只有缙绅名流,富甲一方,多年延续的仕宦深宅世家而已。如原潍县有丁宅、冯宅和张宅,现存十笏园,就是过去丁宅花园。而昔日状元胡同,虽有曹、王两状元家,却没留下曹宅王宅之称。
泊庄刘宅,俗称宅上,根基起自十世祖,貤赠文林公,挥公(1716—1776年)操持的大家业(原在水泊)。有地二十几顷(合今近万市亩),户丁百数余口。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奉御旨为其嗣母李氏,建节贤牌坊—志门。早年颇具才名的太学生,鉴于家族需要,挥公毅然放弃功名前程,精心司理偌大家业。每每早起晚眠,理家督学不辍,为子侄族人办起童蒙、读书习文和名师严课尽礼应制三所家学。又广为课会四方之士。鼎盛时,名士学子接踵,宾客车马不绝,日不下三几十人,年耗金达数百两。致有其弟擢公(1735—1808年), 捷乾隆癸卯科举人(贡生,1783年),次子天杲公(1740—1797年)入太学,入庠食饩者也不下三五人之盛况也。
到长子十一世祖,高中清乾隆戊子科经魁(1768年)、执御师—殿元公、天木公(1732—1791年)入主泊庄始,刘宅鼎盛其名落定矣。直到后来十四世祖辑五文林公,清咸丰辛亥恩科乡试再捷(1851年),历时五代。自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一百三十来年间,四监生(太学生)三举人,前程功名不断,蔚然书香世家。
家藏有天木公获乾隆帝御赐天子剑、波斯瓶、刘墉题写屏风等御用器物镇家,真一派歌舞升平,瑞气祥和,世家风范。到后来十四世辑五公,除山东东昌府临清州文林郎。未仕先殒,家道中落。至今前后共有二百六七十年。泊庄刘宅后人这一称号,仍然令乡人起敬,家人引以欣慰。
春秋鼎盛,宏然世家。君看自八世祖中羕太学公雄才大略;九世祖曰璼太学公,为人敦厚,厚德施医,惠及乡邻;十世文林公挥公,齐家兴学,其弟擢公乾隆癸卯恩科京举告捷,其子天木公榜夺经魁;殿元公执御师,医永琰殿下(嘉庆帝)天花全愈,获乾隆帝赏赐天子剑等御用器物,刘宅荣显。到后来十四世辑五公咸丰元年乡试再捷,刘宅中兴。无不显验,厚德载物,淳风裕民,邦家兴替,唯有德者居之之常理。乌呼!唯德唯仁,唯礼唯善,唯诗礼传家是也!
悠悠然山川依旧,茫茫然苍桑变迁。时至今日,刘宅后人(含嫁女嫡亲),博士硕士(进士)者不鲜,大学本科(举人)专科者数十。处级科级也大有人在。历史证明,没有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自然,没有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这个家族也就无所认知了。
面对这几百年家族历史者,主要是一种文化历史现象,一种文化历史渊源,是一种文化思想传统。属于知识文化范畴。正所谓弘扬好的,摈弃不好的,以利来者。奉劝诸君,承泽者不可妄自尊大,无沾者更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所谓大千世界万物自在自适,万千人众,自得其所,自得其乐矣!读史志,知兴替荣辱,励志修为。可鉴今增智,利行也者!
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祖传家风,让刘宅的后人在为祖上倍感自豪的同时,励志传承祖宗遗风,顺势开拓刘氏家业,获得了卓尔不凡的业绩。1967年8月出生的刘震,2003年3月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后在中石化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过三年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曾供职于江苏熔盛重工集团,任研究院院长助理,作为项目总工程师参与了国家“十一五”期间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的设计建造;在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工作期间,担任海上重工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作为公司转型海工的第一个钻井平台项目的项目总经理,主持研发、制造了300英尺水深作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成功交付新加坡船东。其后,作为项目副总监参与了俄罗斯北极圈内第一座LNG工厂Yamal LNG项目的建造,其学术水平在我国海洋工程工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