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公司食堂吃晚饭的时候,发现打的菜都不是自己喜欢吃的,没有一点食欲,心想:看来又要倒掉一大半了(浪费可耻啊o-o)。平时吃饭我一般都不玩手机的,今天没食欲就掏出手机边玩边吃,玩着玩着不知不觉最后竟然发现自己把饭给吃完了,哦买噶的,自证预言呢,都是骗人的吗?如果是平时,肯定是吃几口之后就倒了,然而今天的经历告诉我,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需要认真反思自证预言。
什么是自证预言
所谓自证预言,就是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例如若你自认不是读书的材料,那即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温习,因为你认为读了也不会懂,结果考试一塌糊涂,然后你对自己说:“果然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这个概念放在管理学上就有这样的演绎:有人对你说你跟这个下属合不来,你就会不知不觉的专挑对方缺点来看:他眼细鼻扁头皮多,声大没准废话一箩筐,越看越不顺眼,结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预言便实现了。相反地,假如你相信下属是能干的,你自然会多给他机会去发挥,他犯错了你会包容,结果他亦不负你所望,成为一个出色能干的人。
自证预言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武志红老师在心理学课上是这么介绍的: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自己说的这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预言的方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
生活中,假如你认为自己做不了某事,你往往会做都不做就轻易放弃了。这固然也轻省了,但许多机遇也白白流失了。这种裹足不前的消极想法,会让我们原地踏步,无法突破自我。
不如另换一种想法吧,遇事就告诉自己,我想我可以,只要努力去做就会有收获,学些经验也是好的。换一种想法,放开手脚前行,也许会到达你从未奢想过的境地。
因为生来贫穷或是处境艰难,人很容易自暴自弃。最为致命的是,一旦产生了这种想法,认为自己没什么希望了,就不会愿意再付出什么努力,结果就真的陷入贫穷漩涡里。因此,当你陷入某种消极想法无法自拔时,一定要多想想自证预言。再怎么艰难曲折,也要拼力改变这种惯性,把自己拉回到充满信心的正轨上。
心态会限定人的未来,所以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经常告诉自己“我能做好”、“我一定行”……就算暂时状态很差,也要装作信心满满的样子,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信心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培养起来。
武志红老师总结了关于如何改变自我实现的预言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第一,自我实现的预言其实大部分是对体验的提炼和总结,所以不管是觉知你的预言,还是要改变你的预言,都需要从体验入手;
第二,如果你想要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需要寻找机会,给自己制造机会,体验到那个更积极的预言;
第三,你还可以问问自己,我希望的那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什么?我过去在什么时候体验过?然后好好调动你的回忆,让自己去体验当时的感觉。
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我平时的体验都证实了我的预言是对的,但这次的体验却刚好相反,所以才觉得惊讶,当你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所思所想上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按预言发展,而你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不去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时,你所体验到的往往才是真实的情境。所以,去掉你的消极预言,不要给自己设限,把预言往积极的方面想。
体验带来的影响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告诉我们,你应该至少有一次把一件事情做到第一,当你体验到第一的感觉后,你会在脑海不断重复这种感觉,知道怎么做才是你自己最好的状态。
自证预言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但我觉得,了解自证预言是自我觉知的开始,也是远离负面情绪,走向幸福、快乐生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