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背后,要有牵引力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公号“简言发现”,ID: 简言发现,文责自负。

今早出门跑了会儿步,迎着清晨微凉的风,闻着桂花淡淡的香气,脚步交替间,脑海里总不由自主地想起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这本书里,村上春树分享了许多他跑步路上的感悟。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一开始就坦诚:自己一开始跑步,并非出于多么浓厚的热爱,而是为了保持头脑的灵敏,好让自己能更高效地投入写作。

熟悉村上春树的人都知道,他有着极强的自律,每天雷打不动地写作三四个小时。

在长期的创作与生活中,他敏锐地发现,一旦停止运动,大脑就会变得迟钝,思路也会受阻。

为了守护这份写作所需的“头脑清明”,他才坚定地踏上了运动之路。

从最初简单的跑步,到后来挑战铁人三项,再到奔赴全球各地参加马拉松赛事,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成了享誉世界的作家,还意外地在运动领域活成了令人钦佩的“牛人”。

想到村上春树因明确目标而坚持运动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运动经历,瞬间有种“豁然开朗” 又带着些许 “羞愧” 的感觉。

原来我从未认真想过,自己坚持运动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去运动,常常没有清晰的方向。

有时候是身体莫名觉得不舒服,或者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想着“跑一跑或许就好了”;

有时候更幼稚,纯粹是为了跟风发个朋友圈,想营造一种“你看,我是个爱运动的人,我爱跑步,还能跑很远” 的形象。

说到底,不过是寻求他人目光的炫耀。

起初,靠着这股“漫无目的” 的劲头,我确实有了些小进步:从一个完全不喜欢跑步的人,慢慢做到每周能跑两三次。

可这份“进步” 并没有持续太久,一次意外的腿部受伤后,我就彻底失去了运动的动力,跑鞋也被悄悄收进了柜子深处,几乎没怎么拿出来过。

直到今天,再次迈开跑步的脚步,村上春树的观点突然在脑海里清晰浮现,也让我对“坚持” 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知角度。

如果只是盲目地去做一件事,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没有一个长久的目标作为支撑,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在大海里随波逐流,很难拥有持续向前的牵引力,动力也会在一次次迷茫中逐渐耗尽。

而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像给船装上了罗盘,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能朝着既定的方向稳步前行,也更容易长久地坚持下去。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目标,正是我们对抗 “半途而废”、抵御艰难困苦的最强武器。

不只是运动,生活里很多事都是如此。

有人坚持学英语,不是因为喜欢背单词、练语法,而是为了未来能看懂原版的专业书籍,能在国际会议上自信地发言,能带着家人去国外旅行时不用依赖翻译;

有人坚持练字,不是因为享受枯燥的重复,而是希望自己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在给朋友写贺卡时能传递更多温度,在工作中提交手写报告时能给人留下认真的印象;

有人坚持早起,不是因为能忍受清晨的寒冷,而是为了利用这段安静的时光阅读、学习,为自己的成长“充电”,好让白天的工作和生活更从容。

这些坚持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清晰的目标。

这个目标,或许不宏大,却足够具体;或许不耀眼,却足够支撑一个人在平凡的日子里,抵御惰性,克服困难,一步步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羡慕别人自律,羡慕别人能长久地坚持一件事,羡慕别人能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却常常忽略了,那些看似“轻松” 的坚持背后,都有一个 “明确目标” 在默默发力。

所以,下次当你想开始一件事,或是在坚持的路上感到疲惫、想要放弃时,不妨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做这件事,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找到那个能触动你内心的目标,让它成为你前行的牵引力。

那一瞬间,你会发现,坚持不再是痛苦的煎熬,而是朝着梦想靠近的甜蜜旅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