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五年级四个班的科学课,一班至三班的课都感觉上起来很舒服,因为他们的班风好,学生的规则意识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界限。但在四班上课,我感觉到很头疼,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呢?老师刚走到班门口,班里是闹哄哄的,做什么的都有,他们好像习惯把老师当成透明的了。这时我必须严厉扫视班里一圈,才能慢慢静下来。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感觉到有人在讲话,但又不能确定是谁在讲话,这些不和谐的杂音让人心里很不爽。
上课的过程中,会突然有人举手,我一看,第一组的刘昊同学,只见他把手举得直直的,一脸的严肃,我忙问他什么事?他站起来说:“老师,我刚才发现第二组的李小环在跟同学讲话。”话一说完,全班同学的眼光刷地一下投向了李小环。李小环也不示弱:“老师,同学跟我借笔,我跟他说笔坏了,他就冤枉我说话,他自己刚才都在讲话。”小环的话一说完,班里顿时热闹起来了,“对啊!刘昊自己经常讲话,还喜欢打别人的小报告……”天哪!班里瞬间成了诉苦和批斗大会,这课还怎么进行下去啊!这时我竭力叫全班安静下来:“刘昊同学投诉的问题,我们下课再来谈,现在我们还是上课吧!”就这样,一节课上得很辛苦,而且效果也不好。
下课后,我找到班主任陈老师:“你们班的班风有问题,学生打小报告成风,而且上课也有一群人在互相观察,互相攻击。好像侦察兵一样,我找你的毛病,你挖我的缺点,这样下去课也没法上了。”陈老师也显得很无奈:“我们班就有七八个学生喜欢打小报告,一下课,我还没喘口气,学生就到办公室来投诉,这个讲话,那个丢垃圾,投诉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搞得我头都大了。”我说:“出现这些问题,你没有采取措施吗?”林老师说:“有啊!这些喜欢打小报告的我逐一跟他们谈心,指出这种行为不好,并且制定了惩罚措施,刚开始几天还可以,时间久了又忘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个班有一群人喜欢打小报告,喜欢互相指责,互相埋怨,这样下去,整个班风都成了负能量了。这样的班要怎样来转变,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寻找解决之道。
今天早上看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课堂规则的形成与巩固”一节中我找到了答案。魏老师说,如果上课有学生告状,你千万不能制造师生敌对的氛围,如一学生告状:“老师,海波同学没坐端正。”你千万不能说:“海波,你为什么不坐端正?”这样做,立刻会有学生继续告状:“老师,某某某也没坐端正。”最后,老师就陷入告状的汪洋大海了。
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应该跟学生说:“老师在教室里能够看到每个同学的表现,大家不能代替老师来裁判,不能随便告状,只有极特殊的情况,大家要立刻报告老师。例如,有同学拿小刀在别的同学眼前晃来晃去,如果老师没看到,要立刻报告老师,为什么?因为这是危险动作,随时会带来伤害性。而另外的情况,我们不能随便告状,因为那可能不是帮助同学,还会对别人的身心造成伤害。
老师要在班里召开主题班会,全班来讨论这一问题,然后来制定一个规则。制定规则不是为了抓学生的错误,然后进行惩罚。制定规则是为了给学生检查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导和参照,当违反既定规则的行为发生时,我们应该和孩子们一起来讨论如何处理,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行为的动机和产生的后果,过分的强调处罚,会掩盖动机和态度方面的问题,以处罚为主的教育,不利于孩子形成高尚的更具社会价值的道德水准,它只会使道德发展维系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了规矩就要严格地执行,这样下去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风就会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