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最后一期,看完感触良多,总结一下.
这一代人的知识焦虑更大了--环境越复杂,你的焦虑感就越强
社会阶层固化了吗—有知识,完成认知升级,就可以上升.
自我刻苦的精神—自律
学习是个终生化的东西.现在是分科治学--真正体现学习效率的,就是原来各个学科金字塔中间的那块地带
创新产生于行业的中间地带
对待知识的态度,不能用农耕民族的方式
要用游牧民族的方式,哪里水草丰美,就去哪里,就学啥
另类28法则:用百分之20的时间去学习这个行业80%的东西--然后迅速转场去下一个领域
这是个碎皮化,终身化,跨界化学习的时代.
知识是没法卖给任何人的
该如何学习,5条建议
1:人格 阅读不等于学习
减轻知识的总体负担的方案--跟着人学,不去跟着书本学,先降低我们的知识负担.他帮助我们筛选和归纳
知识真实的存在是牛人的大脑里
重新去跟人去学习--更省时间—尽可能和牛人在一起--学习环境
东欧创业营 —湖畔大学—和牛人在一起
2:概念-通过掌握一个一个的新概念
搭建起我们的知识框架,再进来新的信息.我们知道把他放在哪
人类是超级模式化的动物.世界极其复杂,人只能靠概念来了解世界—沉淀为一个一个概念,才能变成知识.
放错位置才脏
了解一门新学科,先去了解概念,最重要
互训--人和小麦
3:缝合--信息走来过去,只能表达一次,才能缝合到自己的知识树上
知识只能缝合到自己的知识树上才能属于自己—表达一次才可以了.
一定要写一段自己的感受的笔记.
教育:把在学校收到的教育全部忘关了,留下来的东西
知道什么东西在哪,才是自己的知识
4:碎片--提升学习效率唯一的法门
知识的产生就是碎片化的—知识真实的产生场景
5:立定目标,坚决追求
只有目标明确,我们才能不断往前拱, 我们才能把知识落实为行动的成果
人间就有两种人:
第一种,立场,感受,意见--可以装一脑子--各种知识在脑子里是打架的,不知道对错
意见是一个特别不确定的东西.知识在脑子里是散黄的
第二种:目标,方法,行动--一切就整合起来了
在脑子里很多相反的想法都可以并存
在具体的选择场景没出现之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所以行动是让自己的,想法,意见和知识最终变成你自己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