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释放出了数十亿的人力,被工厂和办公室吸纳,各种工业新产品像雪崩一样倾泻而出。
比起以前,人类生产出更多钢铁,服装,建筑,还制造超出想象的各种产品,像是灯泡、手机、数码相机和洗碗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
也是因为如此,产生了一个全新的问题:谁要来买这些产品?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如果想要存活,光是生产还不够。还得有人买,否则业者或投资人都得关门大吉。
为了避免这种灾难,确保不管什么新产品都有人买账,就出现了一种新的伦理观: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美德就是消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鼓励所有人应该善待自己、宠爱自己,就算因为过度消费而慢慢走上绝路,也是在所不惜。
在这种主义里,节俭就像是一种该赶快被治疗的疾病。
消费主义除了自身非常努力,还在大众心理学(像是“做就对了!”)的推波助澜之下,不断说服大众“放纵对你有益,而节俭是自我压抑”。
这套理论已经成功了。我们都成了乖巧的消费者,买了无数种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产品,而且有的东西是昨天才知道的。
制造商设计产品的时候,刻意让它在一段时间后被淘汰;旧型号足以满足各种需求,厂商还是会不断推出新型号,我们如果不跟进,就仿佛显得落伍。
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而且消费性产品也成了家人、朋友、配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