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营里面的人与战俘营外面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是战俘营里面的人身体受一定程度的约束,但并没有约束到不允许物质交换,从“形成经济社会”这个结果看,战俘营对人的约束并不能改变“战俘营社会”的本质——和人类社会是基本相同的。
薛老师的推导十分严密,有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交易—交易可能会形成市场,同时产生对货币的需求—有货币就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有一般等价物(广义货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种逻辑深刻表现了人类经济生活的超强延展性。
我自己也曾参与过一个群体经济活动的组织,那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是一个全封闭的寄宿制学校,每周放假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周同学们可以进行一次补给,学校的饭并不可口,所以带进来的各种食品就有了交易的空间;越接近放假,食物价格就可能越高(稀缺-涨价)
当然我们的“经济社会”没有薛老师说得那么复杂,比如我们中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每个零食的价格大家基本都知道,所以套利的空间比较小,因为想法比较简单,也不会根据稀缺性随时调整价格。
所有人都希望幸福,交易可以更好实现这一点,所以交易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普遍存在,这也是经济活动的最初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