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元穴:小肠之募穴
1.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中医非常注重小肠,因为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小肠是由关元穴来管,临床上,所有腹部的病都可以针关元。男女保养身体都可以灸关元。
注:妇人妊娠时不下针,因为怕伤到胎儿。
举例:女人经痛,灸关元、中极,当场热气一进去就不痛了。因为痛是有寒,久火最好,慢慢灸,灸几次,双脚一热,血块就去掉了。
问:为什么双脚一热,病就去掉了?
心脏产生的热受到肺的影响往下走,余热往手掌走。小肠的余热往脚上走,所以气要往下沉到脚。
中医说心脏管动脉,小肠管静脉。西医说心脏管全身的血液循环
a全身的动静脉一样长,全身的大小血管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半,那么大的系统,动脉静脉一样长,怎么证明?按照中医有阴就有阳,不需要去证明,有动脉就有静脉。
b血液回流到心脏就要靠小肠,没有小肠的热,没有小肠的火,就没办法下达到脚。所以血液系统分成两个:一个在上面心脏在管,另一个从四肢流回来的是小肠在管。我们经常做腹式呼吸,会让小肠的热不断增加,促进循环,这是常识观念。
西医不分寒热,西药都是寒药会导致什么?
西医没有寒热的观念,吃西药会不断的产生血块(血块就是寒,联想冬天结冰)。吃华法林warfarin,化学成分就是老鼠药,吃阿司匹林,让血变稀。最初血块在脚(四肢冰凉),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血块到了心脏,就发心脏病。脚热的人不会得心脏病、不会中风。西药越吃越寒,血管被冻破了,西医就做个大手术,把血栓拿出来,再放个塑料的血管进去。
中医分寒热如何治病?
中医思维讲究辩证,分表寒里寒,表热里热,有很热的药,喝下去全身变冷凉的,也有很冰冷的药,喝了全身变热的,这是中药的药性。
当遇到里寒的情形,用针把血管堵塞去掉,用灸把里寒去掉,关元上通通可以做,关元是大穴。
2.关元穴临床应用
a因心和小肠是表里,所以心脏病,急救在关元上面。
b心律不整、心脏快停了,针一下去,心脏“嘭”的一声就跳起来了,一摸脉,脉就起来了。
c动脉血管堵塞的时候,病人一来就先下关元,关元非常好用。
d过去妇人想怀孕生小孩,就用灸,下针也可以。
e男人精子太稀也可灸。
d男女保健都可以灸。
禁忌:只有孕妇怀孕的时候不要动它。
二、中极穴:膀胱之募穴
1.中极穴在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
2.中极穴临床应用:小便频数、失精绝子,月经痛、产后胎盘没有下来,膀胱扭曲了以后,小便排不出来,都可以用中极穴,因为他是膀胱的募穴。
举例:脐下结血,妇女最多,子宫里面有血块、或腹部有血块,月经不顺,男人比较少,除非阴部被踢伤,绝大多数是妇女,这时会有一个症状叫肌肤甲错(如图)。
肌肤甲错的位置在小腿这段,这段皮肤会像蛇皮一样,会有白白的屑掉下来。多半是内有瘀血在左少腹的位置,怎么治后面慢慢讲。
好的中医只要知道病所,就可以把病去掉,中医随时都可以看病,即使在树下也可以看病。可从表证看到里面,从外面看到里面。
三、石门穴:三焦之募穴
1.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是石门,石门是三焦的募穴。
2.什么叫三焦?
中医三焦的观念,古人写“膲”,它是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这个油网就是三焦。所有的记载以唐容川《中医汇通医书五种》将三焦定义写得最好,他是西医出身的经方家(学完西医发现中医治病好使,改学中医),他说三焦是油网,而石门是三焦的募穴。
3.关于绝孕穴
a石门。《针灸大成》说妇人禁针灸石门,犯之绝子。石门,顾名思义,门像石头关住了,从此不生小孩,但绝育里石门不算最强。
b绝孕穴。在石门穴、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叫绝孕穴。所以穴道要很熟,在关元上面灸,不断的生小孩。上半寸的地方是绝孕穴,绝孕穴针灸,就不会生小孩。
结扎方法:可以灸绝孕穴,但务必穴道要找对。没有把握灸到绝孕,就灸上面一点,灸石门。
总结一下
小肠的病可以在关元上治
膀胱的病可以在中极上治
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门上治
4.啥叫奔豚:比如说阴囊缩入小腹,睾丸跑到小腹里面,奔豚抢心,以后会讲一些症状,那真的像奔豚,肚脐的周围,一直跳,跳很快,其实是动脉在跳动。这症状叫奔豚。有时你在石门上可以摸到,肚脐下也可以摸到。
5.血不食谷、谷不化、水肿、水气行皮肤
小肠有个外号叫红肠,大肠叫白肠,胃叫黄肠。如果小肠消化食物不是消化的很好,水就会排出来排到大肠。
6.通常石门穴是禁针禁灸的。
四、气海穴
气海穴是脐下一寸半,书上说气海穴是男人生气之源,但实际上关元比气海好,关元是小肠的募穴,代表第二个心脏,当然在气海上针灸也都是很好的。
五、阴交穴
阴交也是三焦之募,那怎么有两个三焦之募呢?因为三焦是油网,遍部全身,在石门,阴交下针都可以。针灸阴交可治疗阴汗湿痒(在阴部有很多汗会痒),原因可能里面有寄生虫,可能湿热很多,都没关系,针灸阴交穴就可以了。
倪师说:《针灸大成》上很多的治症,看着都很像,很不好记,不需要记住,读过就好,临床实践时会帮你记住。
补充概念: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在胸腹部的腧穴,记得上一篇讲井荣腧经合穴,都在手肘以下,膝以下,四肢上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