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需求的动机很复杂,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同,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既有利益驱动存在,也会有情感驱动,得看人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打个比方,有个人是动漫游戏爱好者,非常喜欢看ACG的作品,平时生活中也会大量观看番剧。在这过程里面,他觉得孤单,总觉得自己一个人看这些事情没什么意思,情感上需要陪伴。
于是他去参加COSPLAY,加入社团,在这里面认识了许多好友,也结识了不少爱好者。
相处过程中,他也认识了一些不错的朋友,彼此交换联系方式,从而以后生活中长期相处。
单从这个例子来看,你会发现这个人的社交需求其实并没有什么利益驱动在里面。他去参加社团,结交好友并不是为了钱、物质上的需求而去和别人接触,他的动机是想结交朋友。
由于周围喜欢动漫游戏的群体太少,他需要同伴,就产生了社交需求的行为,这能够缓解他内心的寂寞。
像这种社交需求的存在,他是属于情感驱动。
什么情况下,人的社交需求会是利益驱动呢?这个就涉及利益层面的来往了。比如大家常见的拉关系,走后门。
你孩子要读书,想上个好中学,恰好你朋友有个人就是一所名牌中学的校长。
这时你内心就有了利益的想法,你会觉得跟他接触,对自己孩子以后读书有利,近水楼台先得月。先打好关系,然后靠近了就会有利可图。
为了达到这个需求,此时你就会频繁和对方联系,没事聊聊天、吃个饭,有空相约出去去旅游,逛一逛,先拉近关系。
等到时机合适,你再旁敲侧打提出能不能帮自己孩子一把,靠关系去走后门?
像这种需求,就是非常典型的利益驱动代表了,结交对象以前,内心就已经打好算盘,要怎么样和对方相处,有什么样的目的性在里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利益驱动的社交关系并不是“罪无可赦”,某些程度上他也是有意义的,就是人可以从这些关系中去获得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社交属性,从而达到生活和现实平衡。
只要不违法犯罪,适度范围内的社交关系也是社会交往的过程。虽然存在功利心,但也具有便捷的部分。
就像你生病了,你朋友是医生,看病去哪家医院不懂,然后你打电话咨询他,问问他哪家医院什么病治疗效果会比较好,像这种简单的利益层面需要是可以的。
只要这种利益,能够维持在适度的人际交往的功能层面,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什么情况下社交需求的利益驱动才需要引起重视呢?就是有的人会把利益看得过重,得失心太强,会把所有的人际关系当成利益来往的媒介,不把情感放在其中,这个就会出问题。
过于追求利益,那么人就很容易走极端,人际关系相处里面会存在大量的高利益行为,有时候会伤害到对方的情感。
要是再缺乏同理心,什么事都以 自我为中心考虑,不顾别人感受,那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生活中很多关系从好到坏,从和谐再到冲突,皆是各种利益、情感方面的博弈,最终无法达到平衡所导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