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黑洞都可以拍!现在的望远镜为什么那么牛?” 介绍了望远镜的最基本指标。
这里,我们详细介绍一下现代的射电望远镜拍摄技术: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的基础。需要用到的数学工具是:矢量;部分积分和复数的概念。需要更多解释的请让我知道 :-)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考虑相对位置是的两个射电望远镜,且它们只接收遥远的星体上发出来的波长为 的电磁波信号。由于星体到地球的距离远远大于的大小,星体上某个点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会以相同的方向(表示为单位矢量 )分别进入这两个望远镜①和②。
只要测量了电磁波的入射方向,就能知道星体的(黑白)影像信息;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知道星星的指向(和平行),那是不是就可以自己画在纸上,然后告诉别人这就是你“拍”的星图?偷偷告诉你,射电望远镜基本上就是这么干的...
两个望远镜天线在某个时间接收的电磁波信号分别可以写成
其中,是电磁波的角频率,和波长成反比关系;简单起见我们假设两个望远镜的接收强度(例如最大信号电压) 都一样。是由星体发出的电磁波的随机初始相位而决定的量。是可以用仪器人为地单独调整的相位(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望远镜到信号存储点的距离而实现)。
利用上一篇讨论的,可以知道两个望远镜接收的电磁波有相位差 其中是电磁波的波矢量,波矢的大小表示每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电磁波的相位就改变(360度)回到原来的状态(例如,就像水波的一个波峰移到下一个波峰)。而 是相对位置在电磁波传播方向的投影大小(见图1)。知道相位差,就知道星体的方位信息。
要测量,我们对两个电磁波信号进行关联干涉。一种类似于讨论水波衍射时的方法是,测量两个信号叠加后的强度:
其中尖括号代表测量时对叠加的信号进行时间平均(就是说,测量某个很短时间内接收的电磁波能量)。因为是时间平均,随着时间的快变振荡项可以被平均掉,我们得到:
当的投影改变这么多的时候,信号相加的测量结果就从最大值变成最小值。越大的距离,就可以有越大的分辨率。
不过,虽然这个信号相加的方法很直观,但它有个实际应用上的问题:它对信号噪声敏感。因此,目前的射电望远镜用的是另外一种信号处理方法:信号相乘。这是
类似地,信号处理器过程中会丢掉时间的快变振荡项,所以有:
如果信号带有噪声 只要噪声在两个望远镜上是独立无关联的、且平均值为零(这是噪声通常的特点),那么可以发现,噪声对我们的结果公式(3)没有影响。这种巧妙的方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应用。
从公式(3)可以提取出相位信息,进而利用已经知道的距离得到天空的指向的信息。通过测量不同的下的结果(例如选用不同地方的望远镜,等目标星体在天空不同位置的时候再测量),就能得出的方向(精度受限于前述的分辨率)。
明白了?那我们看复杂一点的实际情况。黑洞照片是个圈圈而不是一个点,不可能只有一个方向的信息就能给出一张照片图案。实际上,望远镜接收到的信号不是前面讲的那么简单,而是包括很多很多不同方向位置的电磁波信号:
其中,求和号表示后面的项在不同方向 的情况下进行相加,下标带方向的表明这些量的值和方向有关。 是不同方向的随机初始相位。对黑洞这类遥远的天体,不同方向的随机相位是没有关联的。就像前面讲的,是一个可以人为控制的参数。相位差和之前的一样,只是加了个下标。我们看信号相乘方法的测量结果。平均掉与时间有关的快速振荡项和与随机相位有关的涨落项,可以得到,对于相对位置为 的关联信号是 其中星体的发光强度随空间指向的分布就是我们需要“冲印”的照片。目标星体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不同的位置,因为目标星体的平均指向是照片的参考点,所以公式(4)里面的相对位置的指向,会随着星体在天空不同的位置而相对地变化。另外,利用多个不同相对位置的望远镜,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不一样的下的信号。就可以从信号反推出来(具体是逆傅里叶变换,后面会详细解释)。
公式(4)可以用合奏音乐来理解:把想象成演奏的时间点或者曲谱,则看成具有不同音调的乐器,这样就是所有乐器合奏的音乐。通过听不同曲谱下的演奏,音乐家就能确定里面有什么样的乐器或者。
下面看具体的计算。为了表达成与星体照片相关的结果,我们以星体的大概指向 为基准,把单位矢量写成
其中矢量是相对基准的偏移,并定义。分别测量和的结果,可以从定义它的复数形式 把求和写成傅里叶积分形式: 其逆变换就是图像信号:要得到更全面的图像,如前面说的,需要用多个望远镜在不同位置不同相对角度测量。由于不能任意取值(例如它的大小目前没有大于地球尺寸),所以目前"拍到“的图像不可避免会有点模糊。
什么,没明白?没事,黑房里拿个甜甜圈用黄灯照着,把照相机故意调失焦,然后拍一下。。。是不是和人类第一组黑洞照片很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