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的"软实力":锻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城建铁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在这幅城市发展的壮丽画卷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变量。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城市治理一线担当作为,正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核心要义。

        城市工作队伍是城市规划建设的"设计师"。一座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风貌特色,无不凝结着城市规划者的智慧与远见。从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未来之城",从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到成都"公园城市"的生态理念,优秀规划的背后是一支支专业过硬、视野开阔的规划团队。提升城市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就是要培养这种既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又能立足国情民情的复合型人才,让每一座城市都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城市工作队伍是城市精细管理的"绣花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已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上海"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杭州"城市大脑"实现交通治堵的精准施策,深圳"网格化管理"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这些创新实践无不依赖于基层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加强队伍培训、优化考核机制、强化技术赋能,才能让城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让市民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谛。

        城市工作队伍是城市风险防控的"守夜人"。在疫情防控、防汛抗灾、安全生产等重大考验面前,城市治理能力直接关系群众生命安全。郑州"7·20"特大暴雨的深刻教训,各地疫情防控的经验启示,都表明城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通过实战演练、案例教学、压力测试等方式,增强干部队伍的风险意识和处置能力,打造一支平时能服务、战时能冲锋的"城市守卫者"队伍。

       激励担当作为,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容错环境。城市工作往往周期长、见效慢,要打破"唯GDP论英雄"的惯性思维,建立更加注重长远效益和群众满意度的考核体系。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改革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让干部在城市建设的广阔天地中敢闯敢试、善作善成。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治理的关键在队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城市工作"铁军",让每一座城市都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书写新时代城市文明的精彩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