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稿到底是如何构成的?这是我读这篇拆书稿最想得到的答案。
因为我以前也尝试过写拆书稿,当时我的写作思路是,首先读完一部分内容,比如第一章或者第一部分,然后根据书中所提到的一个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产生碰撞,这里既有认同也有差异,我会通过自己身边的例子来分析这样的异同之处,最后我会给出一些建议或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这篇拆书稿的学习我分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我为什么会只针对一部分来进行拆书?这是因为我没有完整的时间去阅读,我读书的时间大多都是碎片化的,而且我也没有达到1个小时就读完一本书的能力。所以这是我想要写一篇完整的拆书稿需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
2. 如何选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我习惯去看一些结构比较明朗的书籍,它会很明确地把观点写在文章的开端或者直接当小标题展现在我们眼前,但这样的书籍内容会比较多元化,导致文字更加的浅显而没有深度。虽然我可以把它快速的读完,但似乎抓不到任何重点,这也是我很多时候无从下手的原因。
3. 文章的主体其实还是这本书籍,你的个人看法似乎并不是很重要,你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入和升华的过程。如果太多的去表达个人的观点,那写的就不是拆书稿了,更确切地说,它应该叫做书评。刘主编已经很明确地指出,是把你的理解写成文章,而不是把你的看法写成文章。这里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体系,你需要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与作者观点的共性而不是分歧。
4. 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条理性,这对写一篇优秀的拆书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从字数上来看,一篇完整的拆书稿大概需要3000到5000字之间,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和逻辑很混乱,那阅读体验一定会大打折扣,更别说让一个人去听了,他可能完全不知道你在表达什么内容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