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快到七点半的时候接到俊燕的通知,说要叫小组的伙伴们一起进行晚上的PK,临时来准备一场主题沙龙,运用访问的形式。我头脑里第一个念头想到的是这是训练大家临时应变的能力。
通知小组伙伴们以后,接到一个个反馈,有事情有安排不能参加。和青青教练短暂的沟通了一下,她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太好了,我就代表我们小组去跟八组的伙伴们共创一个沙龙。她说你擅长什么方向呀?我说好像没觉得自己有特别擅长的,但我到时候就临场发挥吧,感觉还是挺轻松的,我现在就不需要想啦。(其实是不想思考)后来马艳教练加入进来,那就有两人代表我们七组去开沙龙了,但是具体怎么开,没有太多的想法。马艳教练说要选一个亲子的课题,我们谁来做访问者。我当时就说马艳教练你来当访问者,内心其实有两个声音,一个是想让马艳教练有更多的练习的机会和体验,但同时体会到内心还是有一丝不易觉察的声音,是不是面对其他组的伙伴我也有往后缩呢。
看到八组的伙伴也是之前没有准备,临时拿一个图片,就能展开沙龙开始访问,很赞叹,觉得他们太灵活了。然后我就想,我们要不要做一个调整啊。比如说,包老师昨天讲的信念的力量,我们可以根据这本书来设计访问呢?然后又觉得,临时和马艳教练也没有沟通,最终还是没有采用这种形式。
在一个小时的过程中,无论是听八组的伙伴们的沙龙,还是我们自己的,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念头升起,我也问自己,如果是我来进行引领,面对这样的特别有表达需要的受访者,除了语气词,我会怎样同步跟随?好像我也没有捕捉到对方内心很细微的感受和和需求,感觉有点接不上话。之前学了六种访问类型,然而那个时候在现场现实版的互动中,因为掌握的不熟练,觉得还是一下子用不出来,自己的思维反应跟不上。或者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自己的那个心的天线还没有完全接通,那个敏感度还有感知力还没有提升上来。这个是我要训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