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工作后,一直在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的重要性,对于那追求的人来说不言而喻。但很多事情,我们只知道重要,这还不够,为什么重要,怎么重要,如何重要等等,把这些想清楚后,才能真正明白重要性。接下来,我们主要针对“知识”一起把他弄明白。
首先,来明确一下概念,知识就是(1)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2)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当把这两点做为衡量知识是否有用的标准,我相信能够帮助你筛选掉很多无价值的知识。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繁杂纷扰的信息时代,有这样一个清晰必要的概念会很容易避免我们有限的时间被无情的收割。如果在精简一下,衡量的标准可以节简为“有用”“没有”四个字,这样会使我们活得更有效率。接着,当你认同上述观点后,在此基础上加一个理性依据“时间”,这时我们会引出一个观点:短期有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有用,短期没有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没用。举一个例子可能会更明白,在学校里学的很多知识点,为了应对短期的考试,我们必须掌握,考完试后,但又有多少知识在我们毕业后能够终生授用呢。另外,如果你在近期学习英语,半年到一年后对你来讲并没有什么用,但你坚持两年三年后,你只掌握了阅读这一单项能力,对你的一生也是受益匪浅,因为你的信息输入方式不仅仅是只有中文一条途径,你的视野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范围,所以会直接导致你的格局与世界观发生改变。很多人从来不考虑长期的力量。马尔科姆.格莱德维尔的巨作《异类》里给抛出了一个更为直接的观点“任何人想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至少要付出10000个小时,代价稍微低一点,都无法换来。所以做任何事,你还会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吗?
知识在满足上述(有用,长期)两个条件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是否有繁衍能力,如果能繁衍更多的知识,于是他们显然更高级更具有价值。还拿英语举例,你掌握了他,他会让你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可以做到触类旁通。逻辑学,既可以用来判断某个知识是否站得住脚,也可以用来预知一些结论。
最后来看看获取知识的方式:有一个普遍认可的观点,“用碎片化的时间了解了无价值的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信息是无法构成知识的,例如:房子是由砖块建的,但一堆转头你摞在那里是不能建成房子的,你的还需要构架,需要钢筋,水泥等。知识也是一样,他是需要体系的,需要长时间积累的,需要其他知识来融会贯通的。所以没有碎片化知识一说,碎片是碎片,知识是知识。你完全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来系统的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例如把你每天上厕所的时间,十年下来系统的固定的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最后也能形成一个体系,只要你想做完全可以做到,只要行动即可。也别去想我学的知识技能有没有用,只要学了未来肯定会有用。
另外在我们决定学习某一知识或做一件事情时,事先通常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坚持到底,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吧。所以别再苦哈哈的“学知识”或者“坚持”了,当你想坚持完成一件事时多半你很难完成他。就像我每天录喜马拉雅,如果纯粹为了将来能够赚钱。我的动力肯定没有那么强。肯定坚持不了几天。但是每次录播时我内心的深处能听到那个舒缓的声音,让我很舒服,很沉醉,若干年后我老的时候,还能听听年轻时候的声音,一些经历和某一瞬间的触动与共鸣,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某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世间,我的曾孙,曾曾孙还能听到他的老祖宗的声音,让历史对于他们来讲不再是历史,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会每天乐此不疲的去做,哪怕一篇文章要至少录上十几遍几十遍才算满意,才能发布,哪怕一个人也没有打开去听,也并没感觉有多枯燥,无聊与没有意义。反而这会成为我想要的一种“有质感的人生”一个层面。所以,在我们习得某一知识或技能时,一定要赋予他某种重要的意义,会帮助我们完成目标。在告诉你一个秘密,当你不知道有什么重大意义时,你只要把时间的维度拉长,意义自然而然的会浮现出来。
以上就是知识准确的概念与习得知识的具体方法,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