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爱徒子瀚的信
子瀚吾徒:
我最优秀的徒儿,转眼间你踏入中学校园已一个月了。9月10日教师节当天,收到你发来的祝福,那份暖意仿佛要溢出屏幕,让老师心里很温暖。今年我带的是六二班,虽说与你们仅一年相处,可你们早已深深住进我心里。这一个月里,我总恍惚走进六三班的教室,看着陌生的面孔、熟悉的桌凳,那些与你们共度的点滴、你们上课时专注的模样,便一幕幕涌上心头。我也时常惦念,你们在新学校是否适应,是否还如从前般鲜活明朗。
听你妈妈说,你所在的学校推行“芯动教育”,学业压力不算繁重,这很好。更让我欣慰的是,开学第一天你就当选护旗手,如今还担着副班长、英语课代表的职责,时常到学校广播站朗诵 …… 这些都说明你早已顺利完成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过渡,每一份担当都是你积极进取的证明,更是日积月累的努力凝结成的优秀模样。看着你这般意气风发,老师打心底为你高兴。
借着这封信,想和你聊聊我教语文这些年的一点感悟。在教育界的大咖与教授眼中,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 他们说,穷尽其中任何一句话的深意,都足以支撑起一篇博士论文。
《中学语文》杂志曾做过讨论,在学生眼里,语文是“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写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前者是专家对语文的诗意诠释,后者是学生对语文的真切感知,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正该朝着这两个方向努力。书写是态度问题,需你自觉打磨,下面我主要从另外几方面,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语文最“活”,贵在思考
语文从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它最“活”,也最需要主动思考。学语文,既要思考生活百态,更要琢磨学科本身的规律。比如面对一份语文试卷,你要想清楚:考前如何针对性复习、考中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答题、考后如何纠错总结;哪些是高频考点、自己哪些知识点已掌握牢固、哪些仍有欠缺。生活里也该带着 “语文思维”—— 说话时如何清晰表达、判断时如何梳理逻辑、做事时如何训练思维,甚至要明确: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在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打磨哪项素质。时间宝贵,若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你会发现语文学习藏着无穷乐趣,远比想象中丰富多彩。
第二:学语文,先有细腻情感
我始终认为,没有丰富、细腻且健康的情感,是学不好语文的。若剥离了情感,语文便不再是诗意的载体,只会沦为机械的文字堆砌。你本就是个重感情的孩子,只是有时不擅长表达—— 这正是可以慢慢打磨的地方。
第三:在生活中滋养情感,学会表达
情感是学语文的重要前提,平时要多留心生活里的感动瞬间,主动培养细腻的感知力,更要学着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写下来—— 这些都是语文的核心素养。这里给你留一个小任务,若有心,不妨认真试试:悄悄观察父亲、母亲各三分钟,再回想记忆里与他们相关的小事,把这些感受和往事写下来,最后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若能认真完成每一步,你会在亲情里感受到情感的升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人与事,你会发现:处处皆有美,时时皆有情,生活本就这般美好,语文也正因这份感知而愈发奇妙。
第四:“积累”。
学语文,没有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很难有好成绩。要积累的东西很多:生字词、佳句、文学常识、语文知识点,只要是考纲要求且自己陌生的内容,都该整理在专门的记录本上。除了这些“有形积累”,阅读量、作文素材、情感感知等 “无形积累” 同样重要。
阅读量不是短期内能提升的,但一定要坚持看书—— 无论什么类型的书,只要用 “思考” 做武器,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时间和阅读方式。情感的积累前已提及,这里重点说说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的本质,是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经历、积累文字。要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自我表达的需要 —— 坚持写、常反思、多感动,日子会变得更有诗意,情感会愈发细腻,经历会渐渐丰富,素材会自然增多,文字也会越来越熟练。说句功利些的话,这样的积累对考试极有帮助:考场上时间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写出好文章,若无平日的积累与训练,很难拿到高分。
说了这么多,核心只有一个:希望你在语文学习上,多在“思考”“情感”“积累” 这三点上下功夫。
我知道你爱看书,有些书甚至老师都未曾听闻—— 这份对阅读的热爱难能可贵。但咱们要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在中考、高考的选拔中站稳脚跟。你要记得,重点大学最标志性的建筑往往是图书馆,那里的藏书足以满足你对阅读的所有期待。现在先沉下心学习考试所需的内容,将来才有更多实力去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做想做的事。
你在西安的学校没有晚自习,不必像义马乃至河南的很多初中生那样,一晚要上三节课——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要求。中考、高考本就是 “万人过独木桥”,竞争从不会因学习节奏稍缓而减弱。所以每日放学后,一定要记得复习所学、查漏补缺,把基础打牢。相信以你的能力和态度,定能在新环境中脱颖而出,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老师还记得,你的理想是考上哈工大。希望你始终记得这个目标,为之付出踏实的努力。我在义马,等你带着哈工大的录取通知书,笑着回来报喜。
你的老班儿:郭瑜
2025 年 9 月 28 日 6 时 5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