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斬,一个梦想以文字为业的读书人,这是我的第 308 篇个人原创,欢迎关注。
市面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叫“活在当下”。意思是我们不应该关注过去,也不应该关注未来,而是要把全部的眼光和注意力放在今天,只聚焦此时此刻,做好今天该做的事,尽到今天该尽的责,这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的确,过去的已成过去,再怎么留恋追忆都于事无补,反而有可能错失当下。诚如诗人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始终为错过晨星而哭泣,那么你也要错过夕阳了。不管过去如何,历史终究无法改变,过往的荣耀固然不能说明什么,过去的错误也未必就能决定未来。面对前者自然不能沾沾自喜,面对后者也最多只能亡羊补牢。
因此那些一直在为过往后悔难过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犯了“眼界狭窄”的毛病。他们只会活在过去,并默认未来全部由过去决定,自己再也无力改变些什么,而这显然是错的。明白了不能活在过去,而未来又遥不可及,于是我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活在当下”。
后来又出现了一种更高级的说法,“活在未来”。大意是真正的“当下”其实是把握不住的——当你真正关注到这一刻时,这一刻已经成为过去了——我们应该以未来想象中的自己为标准来要求今天的自己,让自己慢慢活成期待中的样子,这样你就活在了“未来”。举例来说,如果你对自己未来的期待是成为总经理,那么就请你从此刻开始以公司总经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要按照总经理的思考方式去思考,你要按照总经理的行为方式去行动,最终有朝一日,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总经理。
这话听起来更加有道理。因为我们以未来目标作为导向,来规范自己今天的思想和行为,的确会增大梦想成真的概率。所有运动员都是这么做的,把日常每一次训练都当成奥运会;所有高三学生也都是这么做的,把平常每一次考试都当成高考。听到这种说法后我兴奋了好久,并从此以“活在未来”来要求自己,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总觉得自己正在成为未来想象中的自己。
但是最近我开始意识到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都好像只看到了硬币的其中一面。只活在当下,你完全有可能失去未来;只活在未来,你又可能会失去当下。前者,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倒是潇洒痛快了,可明天的日子要怎么过?后者,是社会上十分推崇的“延迟满足”(据说成功人士都有很强的这种能力),可是你怎么知道你一定等得到那“延迟”的“满足”到来的那一刻呢?你本想今天把烂葡萄全部吃完明天就可以吃剩下的好葡萄了,可是到了明天好葡萄又烂了。用小沈阳的话来做比喻的话:“活在当下”是钱花完了,人却没死;“活在未来”是人死了,钱没花完。两种都不是最佳选择。
那最佳选择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既要关注当下,又要关注未来;既要把握今天,又要规划以后。两者兼得,并行不悖——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两个都要。好比你省吃俭用多年攒下了一笔钱,今天全部取出来花光固然不对,因为未来很可能真有急需花大钱的时候。但因此过了多年基础生活水平线以下的穷苦日子,还在亲人朋友圈留下了“守财奴”“铁公鸡”的名声其实也不足取,都走了极端。以前看过一则新闻,一位日本女士为了存钱买房,15年来从来没有在超市买过正价食品,所有食物都是打折或者临近保质期的便宜货,甚至为了节省水费少洗一个碗,每次都是直接在锅里吃饭!这样的“活在未来”我觉得不要也罢,虽然最终她确实成功买房,还买了好几套。
面对纷繁世界,我们怎么才能找到一种最好的活法?既要可期的未来,又要灿烂的今天;既要圆满的结果,又要欢乐的过程。看起来殊为不易,仔细想想却并非异想天开。有一个明确而详细的对于自己想要的未来的期待,有一套指向这个目标但又不是以完全放弃今天的幸福为代价的行事方法,最后长期持续地践行。把每一个快乐的今天当成珍珠,共同串起幸福未来的项链。
那么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如果生命还剩50年,那我早有关于未来的长远打算;如果生命截止日就是今天,那我也拥有愉悦充实而又淋漓尽致的今天。
以“活在未来”的心态全力以赴地“活在当下”,才既不辜负未来,也不辜负今天。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活法”。
《如是我闻》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阿尔贝·加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