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事情没做完会焦虑
收集或在大脑里记录下来这些叫杂事
杂事不被管理,焦虑(担忧)不能用来行动。
杂事不可以被管理,能够管理是行动。
杂事与行动之间,透过3个问题来连接:
第一、要不要做?(对一件事选择、思考能不能做)
第二、我要的结果是什么?(当你需要做一件事时学会关注结果,行动不是目的,取得结果是关键,定位在结果视角里面)
第三、我下一步的行动?(杂事转化为下一步行动,每件事要想清楚,出结果能力很强,其中反思有很多层面)
杂事记录下来,不影响做其他事,为了进一步去实施,从而让我们取得结果,我们还需要收集下来的杂事转化成下一步行动,我们就会拥有相应的情境清单和日程表。
情境清单和日程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分类。
情境清单很灵活,日程很严谨。
近期承诺:对时间承诺高的日历和情境清单。
用纸笔、软件工具列清单记录都是杂事
只懂得分类,并不懂得明确意义,故先有意义,再条理。
明确意义需要筛选,意味着选择和取舍,条理需要分类。
在明确做它的意义之后把那些不重要的删除;把暂时没时间做的搁置,剩下的事情就是必须要做,再把一项里的事务进行更严格的分类,分为日程事务和情境事务,情境比日程多,按在家、办公室等细分,通过筛选快速调出清单,这些适合需要处理大量事务的人群。
下一步行动】
处理大量事务时、不盲目做事情,明确事情意义再条理。多思考,多细分化,忙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