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和同事聊天时无意中得知:初二的一名男生在男生居住小区的26层楼跳楼了。半夜十二点,从二十六楼跳下,当场死亡。
我没有办法体会丧子的父母的心情,也沒有任何安慰的话语去抚慰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毕竟在一个生命的消逝面前,任何语言都是徒劳与无力的。
在从教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任性课堂失控的,闹小矛盾要弄死同学的,用尖物刺伤手臂的,心理抑郁写遗书的,当然也有写遗书跳楼未遂的。在形形色色的学生中,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生成绩很差的学生。家长有粗暴型的,也有溺爱放松型的,也有家教良好的。不管哪类学生或哪类家庭,教育的综合效果都显示出对生命的漠视。最起码学生的表现让我们反思我们教育缺失些什么。
虽然对生命的漠视是个案,但是也足够振聋发聩的。孩子自生上世来,就是白纸一张,父母把万般宠爱给予孩子,并且送到学校进行教育。在中国已解决温饱的今天,孩子的教育并不那么轻而易举。物质的满足与诱惑似乎在很大程度上考量着家庭教育的原则与底线。如果家庭教育中过多关注了物质的满足而不限制,那么稍不如意的拂逆,都有可能让家长面临威胁的危险,尤其当孩子处于叛逆期,这样的危险就愈大。在学校教育中,初二学生中每年并不乏因家长对手机的管控而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厌学或冲突的现象。在教育过程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已经失控,这让人痛心担忧之时也让我们重新反思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对此学校也无能为力。作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育人单位,只能从共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是原则,但有时也是收效甚微的事情。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或许老师可以因人而异,但是育人方面总是5<2的尴尬存在。在强化成绩选拔的高考制度下,学校教育为此更加积极与投入,在学生其他方面就显得关注不力。教书育人总是以教书为先,育人放在其次的。虽然近年来学校里也增加心理辅导室,班会上对学生教育的各类主题很多,但是关注“人”这个方面因有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令人遗憾。
学生作为 “人”,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形态各异,但是最基本的应有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不仅仅对他人,更有对自己生命的珍爱。或许我们更多给予了生命足够的阳光水和无机盐,却忽略了生命本身生命力的关注。
我不知道那个男孩在纵身一跃的过程中是否有后悔的想法,但我想在他父母涌流的泪水中或许有反思痛悔的泪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