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听课记录和收获
今天是开学第二周的星期三,我们学校的教研工作已经开展了好几天,在满满当当的教研公开课安排表上让我感受到了教学工作从“早春”就开始了,内心的紧张与喜悦油然而生,紧张自己的教学跟不上大家的节奏,喜悦的是可以听老师们的课,向更多的老师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攻坚克难的教学困惑,可以打开我的视听去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去感受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思想。
今天我听了三节课,两节语文课,一节数学课,我的主要观察点就是:老师们如何用麻吉星开展教学(语文课、数学课)
在这三节课里,我总结了我的一些发现。第一,我们的三个老师的课用到麻吉星的签到、挑人、计时、做选择、看二次作答的柱状图、拍学生课堂完成的导学稿照片上传并评价这六种功能。至于后台的数据我就没有去看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对麻吉星的课堂的理解还只是存在于表面,还没有深入到用数据来分析课堂的得失以及无法辨定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老师们借用麻吉星技术渗入到课堂的意识和行为是深刻的。这也许是我对这三堂课的第一感受。
第二个发现就是三节课都体现了老师们所达成共识的“少就是就是精”的教学理念。
第二节课在501班上课的向超丽老师授课主题是《太阳》。向老师主要就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主要由温故知新、课文内容回顾、品读课文、合作学习、课堂小结五个板块构成。而五个环节都是围绕说明方法来教学。从温故知新的大屏幕显示选择题(选出说明方法判定完全正确的一项到品读课文自主学习默读1—3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只批注说明方法)麻吉星计时3分钟。再到合作学习的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说明方法,再尝试读出感悟,说出这样写的好处。最后到初试身手,选择身边的一种事务,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都是在围绕“说明方法”这个内容在进行教学。由知说明方法到去课文中去找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到感悟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以及明确这样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最后到使用说明方法来说明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一种事物。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内容与思想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的各项素养培养。在整个教学中充分使用麻吉星的来助力教学的高效行进。一节课一个内容少,但是课堂活动安排紧促,内容安排合理,技术助力精当。让学生从认知到分析到使用说明方法练就了听、说、读、写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少就是多,少但精”的理念实践。
第三节课在802班上课的周福兰老师授课主题是圆柱,周老师的课堂更是“大道至简”“少就是多”的完美体现。由课前检测到情景导入到获取新知到变式训练一到变式训练二到课堂小结。有一个点变式二次,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和思考以及训练和小组交流、展示中由表及里的深入。真正做到用一个点用变式的方法把一个问题逐渐加深难度、逐渐思考、逐渐解决。由少慢慢前行到多的到精的过程。
第五节课在701班上课的申卫红老师授课主题是《春》。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名篇,更是我们教科书里经久不衰的“教材”内容。这样的一篇经典文章可讲的元素很多,申老师独具慧眼,选用了这篇文章的最大写作特点——“比喻”来讲。
申老师的课堂简洁明了。一开始就明确学习任务“好的比喻”。接下来就是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分为三个活动环节,分别是了解“比喻”、理解“好的比喻”、创作“好的比喻”。整堂课围绕“比喻”开始也围绕“比喻”结束。围绕比喻有知识点输入和考察点输出,有言语运用与表达实践,读与写、思考与讨论结伴而行。运用麻吉星助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高效赋能。
第三个发现,就是三位老师都是教材教学元素挖掘的好能手。记得王荣生老师《小说怎么教》一文中说过,我们拿着教材就要能思考,这篇文章要怎么教,有什么可以教,要善于挖掘出教材的教学元素。今天的三节课体现三个老师都具备挖掘教学元素这一共同特点。 向超丽老师在《太阳》一文的教学中挖掘了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这个点来进行教学,周福兰老师善于根据一个问题到问题变式这个元素来进行教学。申卫红老师善于在《春》这篇文章中挖掘”比喻“这个元素来教学。
这三个发现让我明白了新时代的教学要懂得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要接受它的赋能。第二要在课堂设计中尽量能简洁化,精简到位,学生思考、言语表达、写作训练、等都是课堂见效、高效的助推器,其中,学习单是最好的武器。每个老师的课堂呈现都与我们简洁明了的学习单合二为一,共建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