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囊》中,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经济基础,持续的情绪稳定,可控的生活节奏和那个打不败的自己。真正能够给我们带来力量和支撑的,并非是那些外在的条件和表象,而是我们内心的丰盈与坚韧。
每一年学考之前,我们和学生一样都会做铺满了教室的学考题,在题海中遨游,寻求解题方法,去把握学考的脉搏。可是总有一些题目,我们也在似是而非中徘徊,有时整个备课组也拿不准答案。自从,脱离历城区,就我自身而言在课堂教学上止步不前了,我也知道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可是就是苦于无法突破,我想应该是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过关吧。
济南市学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设计实验去除氯化钠固体中的氯化钙杂质,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答案是:先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再加入稀盐酸,然后蒸发结晶。
学生的答案都是直接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蒸发结晶。
我们化学组的老师很纠结,如果按照除杂的原理,学生的答案带有普适性,没有一个贴近学考答案的。到底给不给分,就不好说了,我们几个化学老师,也觉得学生的答案很合理。
于是咨询了一下,化学界的大咖,滕老师。他的答案设置非常科学合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答案也可以。但是一定要适量,最好能表达出滴定终点。
当看到滴定终点这个名词,我是一头雾水,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滕老师继续解释,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不再冒出气泡位置(不再产生气泡),再蒸发结晶。最好是第一个方案,到了大学里面除杂是需要调pH值的,一定要加入盐酸。
听了大咖的解释,我意识到专业是多么的重要啊?虽然我是师范毕业,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专业知识还是需要学习的。我有时常常问自己,到退休还有十年,我还能走多远?答案是不确定性的。我想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走下去就会无怨无悔。
滴定终点是指,用指示剂或终点指示器判断滴定过程中,化学反应结束时间的点。在滴定实验中,用来确定反应达到计量点时的滴定终止点,叫做滴定终点。酸碱中和滴定是否达到计量点,通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被测溶液的某种特性(如电导、电势等)的改变来表示滴定终止。
真的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已经教了25年了,很多的学术名词从未听说过,我的教学成绩还不错得益于孩子的善解人意。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竟然生出了些许的惶恐。我在用自己储备不多的过去的知识教未来的孩子,这不是害他们吗?必须好好学习,学新课标,学优秀案例,不会的问题多请教 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读着《皮囊》中的那一段文字,足够得经济基础不可求,但是其余的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获得,加油啊!未知的十年,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