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持续早起第233天。
曾经在读大学的时候,同班同学60多个人基本来自全国各地,很少有两个或多个同学来自同一个地方。每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从小成长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也不参差有别,正是这样多元文化环境的背景下,来自北方的我学会了尊重不同地方的人文习俗是对同学了大的尊重。正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们唯有以包容之心对待多元,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收获真挚情谊与广阔视野。
最近妻子夜晚睡觉要关闭窗户,可能这和她近期看了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睡眠养生有关。《黄帝内经》中关于睡觉关窗的建议是“睡觉不开窗,开窗不睡觉”。这一建议的依据在于,睡觉时门窗开小缝的风被称为“贼风”,这种风会像贼一样在人们睡着时趁虚而入,对身体造成损害。晚上睡觉时,人的精神需要内收和封藏,因此应该关紧门窗。而早上太阳升起时,则可以打开窗户迎接阳光。“养生之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遵循传统经典中的养生智慧,或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习性,此乃自然与生活共通之理。以前睡觉时我习惯关窗户,这可能和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北方的房屋建筑大多数坐南朝北、方方正正,讲究一个采光和保暖。坐南朝北能让房屋在冬季最大限度地接收阳光照射,利于室内升温,保持温暖;而方方正正的格局便于规划室内空间,也符合传统的建筑审美和实用理念。或许正是从小在这样相对规整、注重保暖的居住环境里长大,养成了睡觉时关窗户且不留一丝细缝的习惯,这样可以更好地阻挡外界的冷空气进入室内,营造出温暖、静谧的睡眠环境。
从小生长于南方的她没有在寒冬生活的经历,对于我的这一习惯并不理解,而且会反着来。记得在她床头出现《黄帝内经》之前,每晚睡前我关好窗户准备入睡的时候,她都会把窗户再次打开在她的认知里,南方不像北方那样冷,晚上睡觉要通风,否则空气质量不佳影响睡眠。虽然我没看过《黄帝内经》关于睡觉的养生建议,但是从小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在冥冥中指引着我做出的是正确的行动。如今,看过书的她在接受了知识的洗礼过后,行动上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也消除了我们因为睡觉关窗引发的矛盾。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句经常出现在投资领域的名言:“你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认知的差异常常会引发诸多分歧与矛盾,就如同我们家中关于睡觉关窗这件小事。曾经,我们因各自秉持的习惯与认知而产生冲突,互不相让。然而,当她通过阅读《黄帝内经》拓宽了认知边界后,行为发生了转变,矛盾也随之消散。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无论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在更为复杂的人生抉择、人际交往等方面,认知的局限都可能成为我们前行的阻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勇于接纳新知识,才能突破认知局限,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纠葛。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持续学习新知识,方能在认知之河中破浪前行。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所坚守的就是绝对的正确,却未曾想过那可能只是自身见识与理解的狭隘所致。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接纳新的知识与观念,如同在投资领域中努力提升对市场、对行业的认知那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差异与变化,让自己的生活之路走得更为顺畅与和谐,也才能真正打破认知的壁垒,拥抱更广阔的可能,收获更多源于认知提升后的 “红利”,无论是情感上的和睦、生活品质的提升,还是个人成长的进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认识到认知的不足并积极改变,是通向更好生活的关键一步。
如今,我们在关窗这件小事上达成了共识,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生活里无数个认知的盲区。希望通过我的故事可以让大家明白,每一次观念的碰撞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个因认知差异产生的瞬间都是自我审视与提升的入口。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未知,不再固执己见,而是积极探寻知识的广袤天地,让认知的边界不断拓展。
在阅读习惯的熏养中我深知,只有在认知的海洋里不断遨游,才能在生活的浪潮中稳稳前行,收获更多理解、包容与幸福,书写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精彩篇章,让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都闪耀着认知升华后的光芒,使岁月在相互尊重与共同成长的轨迹里静静流淌,沉淀下无尽的美好与珍贵回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于认知之途不懈探索,方得生活真谛与人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