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里看到越来越多的预制菜,高兴之余,也有一丝丝的不安。中国人自家饭桌上的菜盘子,也已经让资本开始惦记上了,不由得开启了护食的本能警惕。 在超市里看到越来越多的预制菜,高兴之余,也有一丝丝的不安。中国人自家饭桌上的菜盘子,也已经让资本开始惦记上了,不由得开启了护食的本能警惕。
七十年代,女孩儿嫁人要嫁汽车驾驶员,驾驶员是稀缺岗位,因为车是稀缺的;九十年代,出租车驾驶员是高收入群体,因为出租车是垄断经营的;时至今日,据说,上海出租车司机的工资收入保留在2016年的水平,出租车驾驶员已经是低门槛的职业了,驾驶车辆已经从职业变成了技能。
闺蜜的老公听到预制菜的情况,非常高兴,第一句话就是:成本大幅度低了啊,然后又谈起对预制菜发展的看法,首先集中采购,食材成本低;其次,机器操作及机器人替代,减少人工费用;第三网上订单,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减少库存,降低资金成本;第四标准化作业,保持风味一致;第五预制菜做大做强的路径就是用中央厨房去厨师化。
哎,男人啊,只要是涉及生意,哪怕是自家饭桌上的菜盘子,也不能例外,日常的饭菜,一旦成生意,男人立马就变身,和家、饭桌拉开距离,就事论事,家里的狼吞虎咽呢?标榜的美食家标签呢?在生意面前,秒闪了啊?食物里的那些文化和情感,在生意面前就如此不堪吗?唉!
预制菜借着居家隔离生活汹涌而来,中央厨房不仅席卷连锁店,外卖,在菜市场里渗透在精细化服务里,特别是南方菜市场,一方面是顾客的需求,另一方面竞争逼出来的内卷,食材出品越来越向预制菜靠拢,比如,一条鱼,以前只是宰杀,后来是分鱼头,鱼身卖,现在是腌制好的鱼头、鱼身、鱼尾。鱿鱼,洗净、腌制好,一家三口的配菜也搭好了,菜市场的精细化服务和预制菜相向而行,越来越近了。
中国烹调技术里,讲究的是烹和调,烹,就是火候,调就是味型,搭配,现代资本和技术,会把配菜和调味的调配完全处理好,会把烹饪过程标注清楚,提供的是傻瓜式炒菜模式,在家里,能加个热,过个油,就可以做厨师了。
从女人的角度看,预制菜也是好事儿,就像曾经的司机,在二十一世纪之后,司机的门槛越来越低,女司机才开始慢慢普及,随着做饭、做菜的门槛越来越低,预制菜让男人进厨房变得可行,固守厨房几千年的女性,终于可能让位了,同时,做饭也将不再是平衡家庭矛盾的杀手锏,妈妈的菜也不再是神秘的魔术,家的味道还会是一个存在?
更重要的是,预制菜走进家庭,也许将是改变厨房传统权力结构、重新分配和定义厨房内容的推手,说的高大上一些,预制菜改变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而且还会带来生产关系的革命。
那厨师这个职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虽然我们看不到厨师的未来,但是,比照当下在驾驶员普遍不缺的情况下,依然有稀缺的驾驶工种,比如油罐车、重卡、大铲车、轧路机、煤矿大铲车等驾驶,这些种类的驾驶员依然是高收入群体。
未来,厨师从职业到技能化已不可避免,但是,总有一些味觉体验、一些人群不是中央厨房能够满足的,国人吃饭的社交功能需求,与各家门店统一的口味是天然对立的,厨师在私房菜、苍蝇馆子里,肯定有一席之地,在手工菜,地方、特色菜里,预制菜不经意间会催生中国版的米其林星级餐厅?未来还是可期。
预制菜,终将会从连锁店、外卖,逐步走进不同需求的家庭,猜一猜,预制菜还有多长时间能走入你家的饭桌?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