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对于人生并不是只有真和善的理性价值,而是有着真善美三种价值的。这个价值观念的分化对于文本解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朱光潜先生的《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对此说的生动而又通俗: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者是任何一个人看到他都说他是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古松,我们三个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个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幕上的心习。你所知觉的只是一棵做某事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颗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鲜花植物。我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颗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个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易于嫁或者制气适量,怎样去买它,看它,用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同,适量它可以活的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的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曲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