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第2遍阅读这本书,但读到文中的故事,依然感动满满,故事中的文字依然能够让平静的内心泛起波澜。
张文质老师说,我们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把学生教坏了,曾经我也问过自己:小学语文可以教会学生什么?只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吗?后来头脑中突然冒出一个答案:我希望让他们不会对语文产生厌烦感,希望将来上了初中,高中依然喜欢语文,希望在他们的记忆中,语文是有趣的,希望在未来,每当他们想到中国的文化是肃然起敬的。我们的教学不要把学生的渴望学习,渴望自我提升,自我学习的路堵住。
在德国改善职业倦怠的一个方法是:一定要让在内心真的想当教师的人来当教师,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其实这是一个入门的门槛,在考试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找到更多想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意义,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形的筛选,让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走上这个行业,于未来的教育这是功德。
当好教师的三个标准:童年过得好;不差钱家境良好;身体好体力好有强健的身体。显然,我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在第1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锻炼身体,幸好现在一切都在慢慢好转。
教师不要被虚幻的光环完全笼罩,要有自己的职业立场,教师应该有边界意识。这引起了我很多的反思,其实很多时候想的太多,管的太多,对学生来说反而是一种束缚,只要劳动配得上自己职业,所真正有的那部分需求,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师。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给自己贴了标签,把自己过于神圣化,以为自己可以管理好一切,也许正是这种心态,纵容了部分家长不去管理学生,而是把责任推给老师。
我们经常说每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这也是张文质老师所说的:慢慢地快。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小学阶段就做小学的事,教师应该有一种从容感,不要焦虑,不要急切,不要有特别强的功利心,就希望种下的种子都能够按照时令长出它该有的样子来。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强大的在学习能力,在他遇到自己的花期之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