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随便!做饭的人最怕听随便,代表一桌客人上前点菜的人也怕听到随便。早几年很流行“选择困难症”的说法,近一年经常听到“佛系”。选择困难症和佛系,在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选择困难未必真随便,只是不清楚如何权衡取舍,如何求最优解。佛系是真随便,无可,无不可。
我想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做决定,或者说掌控局面,明明是写入基因里的能力。
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在期刊中写道:对掌控力的需求是一种生理需求。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他就会更加努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一个选择——不管多么微不足道——都能强化我们的掌控力和自我效能感。人们渴望拥有选择的自由。——摘自《高效的秘密》。
这句话似乎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人们喜欢掌控他们认为可控的事情。
逛超市的时候,在相似的产品中,对比,选择,即使他们配方都很接近。
点咖啡和茶的时候,很享受勾选热饮还是加冰,半糖还是无糖带来的掌控感。
工作的时候,参与决策和灵活安排的工作比单纯按要求执行任务更能带来成就感。
玩游戏的时候,选择钟意的角色和皮肤,搭配自己“特有”的技能,仿佛一切都是自己的风格,游戏制作方?不存在的。
也就不难解释,建筑师自己的住宅多是杰作,不用在乎客户的脸色,建筑师的知识,经验,美感,乃至人生观,人格都巨细无遗地体现出来(摘自《走进建筑师的家》)。
所以,我理解了为什么育儿专家会告诉我们,要教孩子多为自己做决定,比如选择什么颜色的鞋子,是愿意逛商场还是逛公园。
所以,我理解了为什么正在长大的孩子,会烦恼父母的安排;而不服老的父母,也在以同样的方式,对抗已经步入中年的孩子劝告。这种对抗都是好的现象。前者说明孩子长大了,后者说明父母还年轻着呢。
尊重一个人,无论对晚辈,平辈,还是长辈,都要给对方决策的权力。
尊重一份工作,需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优化,而不是墨守成规。
尊重自己的人生,要做自己的主人,掌控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不可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