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
从个人建构主义转向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今建构主义的发展趋势。社会建构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关注学习者的潜能,支援学习者基于自己的意义发现,而展开文化创造的教学思想。社会建构主义取向的教学创新是值得我们追寻的。
一、从个人建构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基本上是一种知识论。自从康德把知识的来源截然分为感性和理性之后,知识论的派别一分为二。经验主义知识论主张,经验是知识最重要的唯一可靠的来源,所谓理性也不过是经验的产物。理性主义知识论认为,真正的知识靠抽象思维而得,感性经验,只能提供更换乱的印象,抽象的概念的思想有一定的范畴,这些范畴便构成理性。建构主义强调,重要的是在认识的形成过程中对于外在的认识对象,不是发现而是建构。不能认为客观现实是同我们认识活动无关的独立存在。
个人建构主义关注个体的知识建构甚于交互作用的过程。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个体的心理过程以及它们的内部建构世界知识的方式,知识既不是通过感官也不是通过交流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
“社会构建主义”知识论的一个基本立场,就是旨在消除个体与社会文化的二元对立。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人是在社会文化情景中接受其影响,通过直接的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的。
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的一个根本观点——学习主体的能动的知识建构,是同个人建构主义相一致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生成不是单纯个体内部的事件,就是说知识是通过大量的心智的辩证的交互作用而构建的,在这一点上,他跟同样重视主体的能动的知识建构的个人建构主义划清了界限。另外,个人建构主义认为认知主体是在个体系统中完成自己的认识,完全听凭个体自身去验证自己建构的知识内容,而实际上这种机会是不可能有的。而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活动从广义上说,是借助社会活动的参与而形成整合度更高的认识的。
二、知识的社会建构与教学创新
社会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可以说是一种关注学习者的潜能,支持学习者,基于自己的意义发现而展开文化创造的教学思想。
社会建构主义提醒我们,学习不是“个人头脑中的符号操作,学习是同环境、他者协调、构筑知识的行为”,是“人们不断的相互合作的社会过程及社会交互作用的产物。
社会建构主义提醒我们,智能不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之中,而是分布与环境与他者之中的。当教师把自己的加工加强给学生的时候,我们就剥夺了学生创造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
社会建构主义还提醒我们,知识是学习者各自能动的进行信息搜集,在各自的情景与语脉中建立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记忆信息,而是收集适于情境的信息,并同既知知识关联起来的重新建构建的。
因此,在知识建构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尊重并理解每一个学生,同时理解每一门学科,必须给予学生深入学习自选课程的时间,必须开展广泛的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把学习过程模型化,而且为了更好的理解学生的经验教师自身必须是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