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活动的猖獗以及洛阳铲的外扩
在盗墓活动中,洛阳铲所起的作用不仅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在洛阳地区严厉打击盗墓的情况下,马坡人出走外乡,足迹遍布长沙、山西、山西甚而东北、内蒙以至广州。洛阳铲的使用半径大大延长,各地的古墓遭到了空前的盗掘。更显著的是,马坡人作为这一技术的传播者,其“师傅”的身份加强了各地盗墓贼的联系,使得盗墓的传统组织方式应用更广,破坏更巨。“洛阳铲”也有明显的不足,也有死穴。其神奇的功能是建立在当地土层深厚、土壤松、地质纯、杂质少、水位低……这类良好的地理、地质条件之上的,在其他地方则变得平庸。当然,传统的洛阳铲也有缺点。“洛阳铲”最适合使用的土质是黄土和砂质黏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发挥出色,遇到颗粒较大的砾石层及疆石层,效率很低,我们在濮阳考古时,有一位年轻的师傅的探铲被石头卡住,几个人用力都拔不出来。
再者,遇到地下水时,“洛阳铲”也发挥不了取样作用。如河南省开封在历史上曾多次遭水患,古文化遗址已被深深地淤埋于地下,最深超过百米。很难把土样提上来。因此技术员们针对南方的水田发明了“扭子”形似自行车把,使用时双手用力一扭,便把土样提了上来。针对沙粒层,发明了探针,探针较细,可以直接渗入地下。全靠有经验的技术员根据积累的经验,对不同土层的不同手感进行判断。准确率亦较高。洛阳铲发展到今天,适用于各种土层和深度的墓葬。而且盗墓贼行动迅速,做法隐蔽。尤其是使用探针的盗墓贼。过后只会在地上留下几个小孔,根本发现不了。但是随着国家打击的严厉化,盗墓界也渐渐恢复了规矩,每个像样儿的团伙都有自己的老板,只有在确保没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盗掘一些大墓。在平时,盗墓贼会挖掘一些小型墓葬来贴补家用。这种小型的行为一般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行动非常迅速。当然由于人手少,事先勘探不明,有时挖到前任已光顾过的墓葬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由这几年的趋势看,屮国毁古的能力恐怕是很厉害的。在考古界中,上至文物局,科研单位, 大学考古专业。中间的地方单位,考古领队。下至探方包工头,古迹周边的农民。共同构成了这一行业的利益链。加之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文物热,旅游热都在推动着这一行业迅速的膨胀。于是各地纷纷申报项目,科研成果大量涌现。这样做最大的危害是对遗迹进行破坏式的发掘,考古发掘要求对每一层认真清理干净,可有些工地进行挖土方式的发掘,每次向下推进三四十公分,这是极可怕的事情,中国固然是文物大国,但是考古发掘进行的是一维式的工作,一旦破坏就再无价值。另外由于国人对文物的极度漠视。对于地下文物最敏感的就是金银铜器,陶器大多难逃厄运。最可悲的事就发生在考古工地,开方面积过大,文物难以整理,许多遗迹还未整理就被破坏。不能因为我们遍地是文物便堂而皇之的去破坏,这对于我们民族是有极大的损伤的。李济先生说:我们若要发扬民族主义,对于民族的历史绝对的不能漠视。我国的革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立场,这个立场在自然历史中有雄厚的根基,在最近的将来也绝不会有什么变更的。“(李济学术随笔页59)今天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强调民族复兴,更要注重保存文物。
另一方面,在对学问急功近利的追求下,我们在实际的考古工作中看到的是磨洋工式的工作,以勘探为例,一块土地可以探到两到三遍,有时探工师傅们明知地下哪里有东西,还是要刻意避开,等到下次勘探是再“发现”。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是延长工期可以申请后续资金而已。
如果说考古是一个行业的话,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纯属正常。甚至于某些问题对行业本身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考古行业是一门学术,一门揭示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学问。出现这种情况就令人通心了。如果这样的情况在学术界在考古学界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很难真正地在学术上复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