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1、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这将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解放。
2、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
3、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
4、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
5、绝大部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6、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他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
7、如果你由于缺乏临在意识而陷入无意识的情绪认同之中,这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情绪会暂时地变成“你”。
8、欢乐总是衍生于你之外的实物,而喜悦是由内而生的。今天让你欢乐的事情,明天可能会让你痛苦,或者它将会离你而去,所以一旦失去它,你将会感到痛苦。
9、每一次的欢乐或情绪的高涨在其内部都隐含着痛苦的种子:痛苦是这些欢乐的不可分割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迟早会显化出来。
第二章《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
1、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痛苦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
2、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时间和大脑来生活,但是,当它们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时,痛苦和悲哀就产生了。
3、请你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把你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
4、当痛苦之身即将从休眠状态中被激活时,即使是一个念头或与你关系密切的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都有可能激活它。
5、痛苦之身害怕被你发现。它的生存取决于你对它无意识的认同,以及你面对内在痛苦时,那种无意识的害怕。
6、请保持临在状态,对痛苦保持关注,守卫你的内在空间。你需要充分地保持注意力,才能直接地观察痛苦之身并感受它的力量。这样,它就无法再控制你的思维了。
7、你可能宁愿在痛苦中,与痛苦之身认同,也不愿冒着风险去丢失你熟悉的不幸自我而跃入一个未知之中。
8、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小我对死亡、毁灭的恐惧。对于小我来说,死亡无处不在。
9、我们在恐惧的两极之间徘徊,一端是焦虑和害怕,另一端是隐约的不安和威胁感。
10、人们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一种自我满足感和可供认同的事物,以便弥补他们内在感到的空虚。
第三章《深深地进入当下》
1、小我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它感到自己很脆弱,容易受到威胁,所以它一直生活在一种恐惧和缺乏的状态中。
2、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
3、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也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在当下。
4、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它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它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象。
5、任何计划以及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活动都是在当下时刻完成的。
6、当下时刻是你所能拥有的一切。从来没有一刻你的生命是不在当下的。
7、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
8、当你脑子里充满问题时,新的事物或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无法进入你的大脑。
9、你的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10、在真正的紧急情况下,思维停止了;你完全临在于当下,被一种更为有力的东西接管了。这就是许多普通人突然能够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事的原因。
11、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你感受到喜悦、自在和轻松,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改变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变的是你做事的方式。
12、当你不再迫切地想逃离当下,本体的喜悦就会进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之中。
第四章《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1、从时间中解脱就是:从你在过去中寻找认同感的心理需要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需要中解放出来。
2、普通的无意识状态指的是你认同于你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欲望和好恶。这是大部分人所处的正常状态。
3、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
4、人类是一个精神失常并且非常病态的物种。这不是批判,而是事实。
5、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这是一种让内在分裂的方式。
6、你的目标是否占据了你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让你把当下当成达到未来目的的一种手段?它是否夺走了你所做事情本来应带给你的快乐?
7、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8、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你将它看成是你对生命和对本体感受的替代品。
9、回到过去,你不会找到你自己,但是,通过进入当下,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