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周末和朋友聚会,茶余饭后是传统的吐槽节目。有两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故事是吐槽室友的。我这个朋友与人合租,与室友约定每周六轮流打扫厨房。这周轮到室友做值日生,结果周日中午他走进厨房准备做饭的时候,发现还是一片杯盘狼藉, 而室友正坐在屋里兴致盎然地看电视。
他压抑住心头的怒火,冲着室友说:这周是不是你值日,昨天就该打扫了现在还这么乱,赶紧过来收拾,我要做饭了。室友只好悻悻而来,简单收拾了一下,空气中弥漫着冷战的气氛,两人都不开心。
他问我,你说他是不是故意偷懒,拖着等我收拾?
第二个故事是吐槽上司的。两周前,另一个朋友的上司推荐给她一个难得的培训机会,让她准备一下,把手里的工作提前安排好。
但是上周四下班前,又给她安排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且发邮件抄送她所在的项目组要求大家重视并抓紧完成这项工作,时间上显然和培训冲突了。她想争取这个渴望已久的培训机会,又无法推脱重要的工作,最后也是很不开心地错过了培训。
她问我,你说领导是不是故意给我安排工作,不让我去的?
他的室友和她的领导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和她已经一厢情愿地认定自己对事情的解读就是事实。这恐怕会让我们陷入到一种难以接受的人际困境。
我让朋友们看一个短片的前半部分,并试图对短片中孩子的行为作出解释。他俩说孩子在调皮,可能很无聊吧,想引起家长的注意。
然后我又继续播放影片直至结束。问他俩,“如果孩子不澄清,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我们习惯了把自己对事情的猜测当作事实,而实际上,这样的猜测往往是一种评论而非事实。比如看短片的时候我们说“孩子在调皮”,这是一种评论还是事实呢?显然是一种评论。
如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测,可以用知觉检核这个办法。这是罗纳德在《沟通的艺术》中提出的一种了解别人的工具,帮助我们增加彼此的了解与合作。借着护对方的面子來减少对方的防卫,转而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刚才的两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没有按照约定收拾好厨房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忘了这周你值日,”(第一种诠释)
“还是电视太好看了,想看完在收拾。”(第二种诠释)
“你是怎么想的?”(请求澄清)
“您刚安排的这项工作,和我参加培训的时间冲突了,”(行为)
“是培训的时间更改了,”(第一种诠释)
“还是这项工作比较重要,取消培训了呢” (第二种诠释)
“我这周该参加培训还是完成工作,您是怎么考虑的呢?”(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这个办法,就是基于双方共同的信息,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不要加评论和猜测,只说事实;然后“换位思考”,打开思路,说出你想到的可能的解释,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心理抵触的防卫;最后“探探对方的口风”,请他澄清一下,提问的目的是相互了解,而不是质问和压倒对方。
说完之后,朋友说这么验证太麻烦了:“我才不想去猜室友的心思呢,没准儿他根本不想澄清,难道他不能直接说我就是不想打扫吗”?是有这种可能。如果对方不愿意澄清或者说个“善意的谎言” 来敷衍,也许是他的一种沟通策略。请求澄清是选择之一,我们当然还可以有别的选择。不过,人际沟通的本质就是为了建立信任关系,澄清猜测对我们而言其实是更好的人际交往策略,能够更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本意,有利于我们友谊的小船继续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