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懒一次也无妨
一向对教学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我,今天偷了一次懒,而且懒得其所。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学习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Section B部分的阅读篇。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巩固所学语言,并从读的输入过渡到写的输出。阅读文章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在印度遇蛇的故事,进一步输入本单元的目标语言和动词的过去式形式,既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也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跟往常一样,文章框架结构分析完之后,会有一个复述环节。跟以往不同的是,以前每次复述课文的时候要么是给出关键词,要么是根据表格,或者是文本填空,文本填空形式的,基本上都会呈现答案。
但是今天,我偷懒了:我尝试了一下不提供答案的做法。每做一个答案,都要输入文本框,然后设置动画,这样会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反,不做答案的话,不仅会为自己节省很多时间,还能锻炼学生们的能力。
复述文章第二段的时候,我的PPT上采取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让学生补出动词短语部分,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进行复述。
为了完成这一活动,我在学生阅读这一段的时候提前设置了问题:How was Lisa’s weekend on the first day? And why? What did they do? Underline the verbal phrases.这样一来,学生提前熟悉了文中的动词短语,也是为下一步的复述做好了铺垫。
复述第三段的时候,我设计的是填空的形式。这一部分设置的障碍比较多,对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我把这一部分设计成第三人称。
我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文章,熟悉文中的人物活动。在他们朗读的时候,我提前把文本内容展示出来,让他们做到有备无患。
这一课的短语和知识点比较多,要顺利帮助学生完成高难度的复述环节,教师也要做足功课。因此,在没有提供答案的情况下,我在做完课件之后,多次朗读故事原文,并且对着课件反复复述,直到滚瓜烂熟。
课堂上,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我通过带读、齐读、抽查和集体等方式来对文本进行复述,加上部分学生提前预习的原因,竟也收到了比预期要好得多的效果。
通过今天的尝试,我觉得:教学工作跟其他事情一样,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挑战,只要前期工作做好,敢于大胆放手,加上教师引导到位,就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