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访古游——河南行之安阳(下)

看见一群老人饶有兴致地在甲骨文姓氏对照表前边寻找自己的姓氏边讨论着。在博物馆里参观这里出土的古物,青铜器居多。有军事用的剑、戈、钺等;有礼乐用的编钟等;有祭祀用的礼器,方形的圆形的鼎和尊,有的上面刻着或铸着祭祀用的牛羊的头和一些甲骨铭文(金文);有喝酒用酒器,如爵、樽、觥、觚、斛等一些带角字偏旁不会念的字。绿色的铜锈斑斑的青铜器器型好大,造型别致,做工精良,数量之多,是哪一个博物馆里的馆藏都比不上的呢。

博物馆里另一个精品就是甲骨文片,一片片完整或拼接的甲骨和动物骨头做成的文字载体,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甲骨文字,它们将慢慢演变成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伟大的先人,给了子孙后代无尽的文化保藏。

宫殿宗庙遗址里商王武丁妻子妇好的墓葬非常完整。妇好是中国早期的巾帼英雄,陪伴丈夫武丁征战疆场。她的墓是一座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也是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身份的商王室成员的墓葬。墓葬里有青铜器、玉器、骨器、海贝等古物展览。墓里还有16个陪葬者(殉人)的骸骨。

从宫殿宗庙遗址区出来,门口有小巴送你去殷墟王陵遗址区。小车在乡间地头里快速穿越(只能是小车才能前行),半小时不到,就到了王陵区。一进王陵区,大片土地中间,一个复制的后(司)母戊大方鼎独立着。后(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目前已知最重的一个青铜器,也是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之最。在这里可以看到它的出土墓葬,斜坡墓道上是殉人和畜,再往下就是大方鼎,墓主人在它的下方。大方鼎目前为国家博物馆所藏。

车马坑
龟壳坑

20世纪初,由中央研究院董作宾和李济等带领的田野考古队开始了对殷墟的考古发掘,跟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大方鼎在1939年出土,因担心被日军发现,被重新埋入地下。1946年6月,大方鼎被重新挖出,才得以保存至今。

妇好墓
妇好墓殉葬坑

王陵区一共发现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2000余处,祭祀坑里有人和畜骨架等,被认为是埋葬商代晚期诸王的地方,又是殷王室祭祀祖先的一个公共祭祀场地。王陵区还出土了众多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

以上几张文物均出土于妇好墓
尽头是后母戊大方鼎出土处

在安阳城里寻找彰德府城隍庙,先看见高阁寺,可惜大门紧闭。高阁寺旁边老弄堂里清一色的青砖老房,正在改建。再往前的文峰南街149号是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门口的一块铭牌上写着,它的前身是清朝考院旧址,也就是贡院。根据导航,往前走左转弯走入一条小路,小路左侧一段正在动迁,外面加了低矮的围栏,从围栏上面看进去,里面有颓败的中式青砖瓦房和西式小洋楼。

小路越走越窄,看不出有任何城隍庙的影子,但两边的老屋却吸引住了我的眼球。终于在寻寻觅觅中看见被老屋环绕着的城隍庙,却也是铁将军把门,不得入内。城隍庙大门匾额上写着“威灵公庙”,现在是安阳民俗博物馆。看见有个身背暗黄色皮包的中年男子一路寻来,拿出手机也在拍它。

庙前街上一个阿姨背靠着一排老屋正在休息,她面前的一幢正面外墙上有五根立柱的中西合璧的大屋让我很是惊异。上前叫了声“阿姨”并问她起有关这幢房子的事情。她告诉我说,这里原来是座茶庄。果然是个大户人家!没想到小小的北方小城竟然有这么好的西式建筑。可惜这一大片老屋都将被拆迁或改建,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安阳篇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安阳古称殷、邺,是中国古代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北齐等七朝在此建...
    阿理理阅读 186评论 0 3
  • 郑州,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皇帝出生并建都在那里。郑州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历史...
    阿理理阅读 136评论 0 3
  • 早晨六点半起来。外面的天还没有完全亮。昏黄的路灯还亮着。我原本想着看看这个小县城清晨。没想到小县城的人们是这样的安...
    findingself阅读 93评论 0 0
  • 借着到新乡出差开会的机会,最后一天离会还有半日时间,我和两位师妹计划到安阳殷墟遗址参观。 这些年来,亲自到过一些小...
    书悦阅读 5,542评论 1 4
  • ​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安阳殷墟参观游览。我是殷墟志愿者讲解员XXX,今天由我...
    孔孟之乡阅读 1,9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