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某平台上两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出现了争执。起因是b先生发现a先生早期的文章有些漏洞 提到该修订原文,但a先生可能当时在情绪上 或者觉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了,态度不是特别的谦和。而神仙掐架必然会出现各自的粉丝划清界限 口诛笔伐。由于他们对b先生已经上身到人格攻击了(拿b先生的职业说事儿) 于是我有点看不下去,发表了自己的关灯如下:
任何观点看法都会带有所在环境氛围的局限性的(这个是必然的 因此不该被认为是对人本身的攻击),从产品角度 如果它还在被继续使用 流程里是需要设置不定期回顾修订。
从一个组织内部来看 提出和主流观点有偏颇的信息 是非常难得的(一方面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足够敏锐,一方面是迫于群体压力的“权益从众”,而越是权威越容易陷入盲目自信需要警醒)它需要被珍视。
在我看来讨论问题是OK的哪怕它有争议,会帮助旁观者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但贴标签会把事物的争论变成人和人之间的混账,其信息价值直线下降。旁观者明白这个道理,但深处其中的难免会有情绪在左右了自己的言辞。因此这种事儿,一旦有苗头最好快速撤离。
事后我还想到一个,其实自认为站在群体高位的人 虽然他会让我们认为是有修养的谦和谦逊的 但那是职业规范 可能是团队包装(非贬义,任何展示在公众场合的成品,必然都是严谨修善过的)。但具体这个人 他不是神仙 是普普通通的人 有喜怒哀乐 有敏感,所以 以后我们遇到大神一类的人 不要被其标签人设所误导啊 讨论问题要把对方想成一个层次更低些 可能会触发人家敏感。毕竟,我们的目的是交流讨论问题 自己要在措辞上更加柔化些,降低对方的防御。
就像古人经常有“臣有一事 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平时也挺大度的,也特别欢迎谏言。但你真的说出来的时候 他本能可能勃然大怒啊~
是人都有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