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逻辑思维与诡辩》。
什么叫诡辩?简单说,就是那些让你感觉明显不太对劲,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的假道理。
怎么在逻辑层面拆穿诡辩?作者给出的核心方法是,建立思考的规则。作者认为,所有的诡辩,都是违背了思考的规则。只要抓住规则,诡辩就会被马上识破。注意,这里说的是,思考的规则。它关心的,不是你思考的结论对不对。而是,你该不该这么思考。
作者分析了几十种诡辩的套路,并且给出了应对的方法。歌德曾经说过,饶舌是骗子和蠢人的职业。其中饶舌二字,指的就是诡辩,或者玩文字游戏。顺着这个说法,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识破骗子,远离愚蠢。
第一部分,怎么找出诡辩里的逻辑漏洞?作者在书里,总结出了几十种,诡辩的常见套路。为了方便讲述,我把这些套路总结成了三个“不”。分别是,不一样,推不出,连不上。咱们得先说说,什么叫一样?在思考的规则里,排在第一位的规则,叫作同一律。说的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都必须和自身保持一致。每一个概念,必须保持自身的统一。说白了,就是在一次论证过程中,你不能偷换概念。假如做不到这点,就叫不一样。
概念,其实包含两重定义。第一重定义,指的是内涵。也就是,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第二重定义,指的是范围。也就是,有哪些东西符合这个定义。
诡辩常用的套路,就是偷换其中一重定义。要么偷换内涵。要么偷换范围。咱们先说,诡辩是怎么在论证中,偷换概念的内涵的。
举例:这就是偷换了概念的范围。赫胥黎说的是,人类是猴子进化来的。注意,是人类。这和具体的某个人,明显不是一个意思。它缩小了概念的范围。这个故事还有个后续。就是当赫胥黎指出对方的逻辑漏洞时,对方的妻子居然一脸绝望的问,难道我真的是猴子变的?说完之后,就晕了过去。显然,直到最后,这个贵族的妻子,也没弄明白,人类和某个具体的人,指的不是一回事。
这是诡辩的第一个,常用的套路,不一样。说白了,就是偷换概念的内涵或者范围。借着这个套路,我们介绍了思考规则里的同一律。
第二个诡辩套路叫,推不出。也就是,你给出的论据,不支持你的结论。注意,这里所说的不支持,不是你的论据不充分,而是你论证的方式不成立。即使把你的推论单独拆开看,每一句都正确。但这个推论作为一个整体,这个过程它不成立。
每句话单独拆开看,你都说不出哪有错。但连在一起,就是明显不对劲。我们要寻找的,就是这个不对劲的原因。
前面的所有推论,都采用了同一个句式。就是试图用两个否定的前提,推出一个肯定的结果。也就是,因为不是A,也不是B,所以一定是C。其实,问题就出在这。两个否定的前提叠加,是不能得出任何肯定的结果的。
比如,我想证明你是一个学生。我肯定不能通过先证明你不是商人,再证明你不是医生。因为这两个前提,没有任何意义。这就像在无穷多的选项中做排除法,你不会获得任何新结论。除非规定前提,说明,你一定具备学生、商人、医生中的某一个身份。否则,两个否定的前提叠加,是得不出任何肯定的结论的。
在思考的规则里,有一条规则叫作理由充足律。说的是,你的结论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而且理由和结论之间,必须有联系。试图通过否定的前提,得出肯定的推论,本质上,就是违反了理由充足律。因为这两个否定和最后的肯定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来说说,除了前面说过的同一律和理由充足律之外,思考的另外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个规则叫作,矛盾律。意思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两个判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注意,这里说的是,互相否定。比如,这把椅子是黑色的,它对应的否定应该是,这把椅子不是黑色的。而不是,这把椅子是白色的。
第二个规则叫作,排中律。跟矛盾律有点像。它说的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矛盾的两个想法,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比如说,我是一个学生,和我不是一个学生,不可能两句话都是假的。
把矛盾律和排中律放在一起,我们很容易发现,一旦两个结论互相否定,其中必定有真有假。
其实,记住这两条规则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遇到混乱的时候,能够快速理清思路。就像数学里的九九乘法表一样,为你的计算,建立一个快捷方式。
把思考的规则实体化,变成明确的规则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抓在手里的工具,更加好用。
诡辩的第二个套路,推不出。借着这个话题,我们还介绍了思考规则中的另外三个规则,分别是排中律、矛盾律和理由充足律。接下来要说的第三种诡辩的套路,叫作连不上。也就是,把原本应该一个一个解决的问题连在一起,让人找不到真正的解法。
比如你看电视时说,这个人唱歌真难听。旁边有人说,有本事你唱啊。你可能被噎得哑口无言。但从逻辑上,歌手唱得好不好,跟你能不能唱,是两个问题,不能连在一起。所以,下回再有人这么说,你可以直接回一句,这是两码事,不能连在一起说。
第一部分内容。怎么在逻辑的层面上识别诡辩?我们说了三种诡辩常用的套路,分别是,不一样、推不出、连不上。借着这个话题,我们还了解了思考的四种基本规则,分别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
第二部分,咱们就说说这些招数。其实,这些招数无非分成两种。
第一种叫顺驳法,也就是,不正面驳斥对方的想法,而是顺着对方的想法,继续往下推演,直到对方无法接受为止。有点借力打力的意思。
就是咱们说的第一种驳斥诡辩的方法,顺驳法。也就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继续推演,直到对方无法接受为止。
有顺驳法,相应的,就有逆驳法。接下来,咱们就说说逆驳法。也就是,跟对方正面开杠。直接举出事实,证明对方是错的。
作者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真理面前,没什么可犹豫的。无论何时何地,对象是谁,你都要恪守最根本的事实。这才是真正的逻辑精神,也是一切逻辑思考的前提。
好,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我们说了两种驳斥诡辩的方法。第一种叫顺驳法,也就是借力打力。第二种叫逆驳法,与其说是方法,它更像是一种就事论事的逻辑精神。
个人感悟:很好玩的一本书,教我学习正确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