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起到了领航定向的重要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规律、理论基础、现实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具有突出的中国特征、鲜明的时代特色、重大的价值意蕴。不管是历史角度还是现实维度考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内涵和价值,坚定不移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好文化传承与交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村里组织传统节日活动,像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等活动,邀请各民族村民共同参与,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带头学习并分享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促进文化交流。农村党员可以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内容。
积极宣传教育,做好经济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向身边的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广大群众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明白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如社区活动、乡村集会、工作会议等,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各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团结互助。鼓励和带领各民族村民共同参与农村产业项目,如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等,在经济合作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党员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在面对涉及民族问题的矛盾纠纷时,要敢于挺身而出,积极主动地做好化解工作。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