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对企业培训的探索之旅中,我经历了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它像一座山,引领我跨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如同山路上的一段旅程,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挑战。我将带你走进这三个阶段,在某个转角处与你相会。
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
在这个阶段,我对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管理模型、工具流程着迷不已。这种迷恋让我具备了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提炼出某些概念,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它们。随便拿来一个词、随口听到一句话,我都能扩写出一篇文章。这个阶段,就像我站在山脚下,眼前展现的是一片崭新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探索的热情和好奇。那是我的自媒体创作的高速生长的阶段,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新颖的观点和深入的分析,也有幸收获了一定的关注和赞赏。
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
然而,随着我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我发现自己开始对发表意见产生了恐惧。言语道断,一说就错。每句话每个观点都有漏洞,都是一种取舍,审批节点中的上级、一起研讨方案的同事、阅读文章的读者,大家都可以轻易找到反驳和质疑的空子。因此我就真的语塞了很久,看着其他人滔滔不绝,我既羡慕他们的果敢、清澈,也懊恼自己的纠结、懦弱。那个阶段,我的自媒体停更的时间一再延长,我对工作的热情也随着各方的质疑和自我的否定而逐渐减弱。
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
然而,就在我陷入左右为难时,在一个清晨,我在洗脸,听到水龙头里流出的流水声,然后我听到另外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并不像是故意对我说,只是喃喃自语、娓娓道来的叙述着:“就算每种选择都有合理性,就算每个方案都不完美,生活还是会前行,分秒不停。”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道光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我知道,我已经走出了上一段旅程。庆幸的是,走出那第二阶段我付出的代价还不算大,因为那个自我设限的小插曲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成果。所以,我选择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菲茨杰拉德说:“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在第一个阶段的我思维活跃,勇于表达,那并不代表我是游刃有余的带着两种相反的观念前行,只是无知无畏的率性潇洒。
而第二个阶段也不是什么至暗时刻,应该算是漫漫长路中的小憩,只有亲身经历那种孤独和无助而不退缩,才能迎接真正的强大。
如今,我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和观点,也有着独特的关键假设,只有让这些声音和观点相互碰撞和交融,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如果担心被挑战质疑、担心被嘲笑贬低就关闭交流的通道,隐藏真实想法,把智慧深埋于各个大脑里,真相和共识将永远不见天日。
因此,我相信我们都可以坚守那份对真和本质的执着,我也终于愿意相信,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对旧事物的坚守并不矛盾,对自己的信任与对他人的尊重并不矛盾,在人群中妥协和隐藏、质疑否定或力挽狂澜都不算作恶,温暖而强大是真实存在的。也许你早就参透,也许你还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并找回那笃定前行的轻盈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