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浮邱山下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里度过的,四十年以前那儿虽然贫穷落后,但是那里的池塘、山丘,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至今想起,还有点忍俊不禁。
我外婆家门前有口水塘,夏天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早早的吃了晚饭,村里的小伙伴便不约而同的来到池塘边。池塘里有两根木桩,我们一个个站在木桩上往水里跳,看谁跳得远,谁就是胜利。这一项目第一名铁定是我大表哥的,因为他的腿特别长。第二个项目是杀秘功,就是看谁在水下面憋的时间最久,这个项目每次都是二表哥。因为他家喂了一群鸭子,他每天赶着那群鸭子不知要走过多少田埂,村前村后总想起他的吆喝声。第三个项目是从池塘的这头游到池塘的那头,十几个小伙伴,一字排开,大表哥一声令下后,只听见哗哗哗的划水声,响彻池塘。虽然这三项,名次分得我没份,但是只要参予了,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热闹与快乐,我就有说不出的高兴。
能游泳有时候也能使我们三姐妹躲掉好多次打。天气热时当我们犯了错,大舅妈要打我们时,我们就朝池塘边跑,眼看大舅妈要追上来了,我们急中生智往塘里一跳,大舅妈吓得傻了眼,就带着哭腔说,我的小祖宗,我不打你们了,你们快上来,淹死了,我可交不了你爸妈的差。我们便在池塘的另一边朝大舅妈扮着鬼脸、拖着长腔,笑迷迷地对大舅妈说,大舅妈您别哭,我们在这里呢!大舅妈见状,便马上拿起坪里晒衣的长竹竿来打,等大舅妈好不容易把长长的竹竿伸到我们眼前,我们便一个潜水杀到了大舅妈的眼前,把大舅妈气得七窍生烟,我们倒好在水里开怀大笑。
小时候饭都吃不饱,就别说买玩具了。但是我们可以随地取材,田里的泥巴也可以是玩具,我们抓一砣泥巴把它捏成碗的形状,然后用力往地上一摔,看谁的碗能摔出一朵花。至如今还记得泥巴碗摔在地上发出的轻脆的叭叭声,伴随我们玲珑的笑声在空中传出好远好远……
地上随处可见的石头也成了我们的玩具,村里的十几个小伙伴,每个拣一块大小差不多的石头向村口的池塘扔,看谁扔得远。有次有个小伙伴因为用力过猛,把自己也扔进了池塘,当时恰巧有大人经过,把他救了起来才有惊无险。
又尖又薄的石块我们就用来打水漂,看谁打的水漂多。这个我大表哥特别拿手,他微微侧着身孑,把手中的石块用力一扔,石块在水面上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把小伙伴看得眼花潦乱,连连叫好。
小的石子我们就用来掂石子。拣七粒大小一样的石子捏在手里,然后轻轻往地上一扔,拿起一粒石子,向空中一抛,然后用手去把地上的一粒石子捡起来,再接住抛出去的石子。这两个动作要做得干净利索,一气呵成,太慢了,不是捡不到地上的石子,就是接不到抛出去的石子。如果该捡的石子捡到了,扔出去的石子接到了,这才算成功,才算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是捡二粒。这轮有点难度,因为扔出的石子滚出去时粒与粒之间有点距离,你一下子要把靠近的两粒抓在手里,又不能碰到其它的石子就要考你的观察力和速度了。
第三轮是一回捡三粒。这轮更难了,要想成功,就看你丢石子的距离了,要扔得不是太远又不能太近。最好能扔到三粒,三粒一起,这样捡起来就方便多了。
第四轮是赶石子回窝。首先把石子摔在地上,不能摔得太远,然后左手在地上 摆成一个扇形,右手拿起一粒石子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右手把地上的石子一粒粒地赶进左手摆的那个扇形里。右手要快,不快,要不地上的石子赶不进,要不就是抛出去的石子接不住。等地上的石子都赶进屋后,就把左手松开,然后右手把手中的那粒石子往空中一抛,抓住地上的石子,又接住抛出去的石子才算成功。
小小的石子被我们玩出这么多的花样,给我们贫穷的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人到中年,有时候多想回到那小山村,游游泳,玩玩泥巴,掂掂石子,重温一下那单纯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