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私以为淮扬菜也没有非常特别的地方,为什么淮扬菜是国宴菜呢?
那么鲁菜为什么是所谓的四大之首, 这是因为鲁菜传承比较久远, 从孔子时,孔子就在论语中明确写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你是真的不懂鲁菜,会做菜不一定懂其渊源。首先鲁菜创立了中国菜式的基本做法,用油炒菜,用盐是齐国发明的。后来发明了烹、炒、滑、炸、溜等一系列做菜的工艺。包括很多调料的发明。这些发明都是极大影响了其它菜系的产生。山东的福山菜、博山菜、孔府菜形成了最初的鲁菜构架,之后又发展出了京菜、津菜、谭家菜、东北菜。以及淮扬菜、粤菜、川菜等菜系,用的都是鲁菜的基础底子。现在中国人做的家常菜基本都是鲁菜做法,除非你说我家只用水煮,连盐都不用。
2
鲁菜的发源
鲁菜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元明清三代,区位上距离中原政权中心最近,因为也就有了登堂上殿的便利,成了皇家菜品,再加上四方来朝的官员、商人、学子在京城居住一段时间后也会把鲁菜的一些技法带到家乡,融合自己的地方菜,形成新菜品。所以,四大菜系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鲁菜的影响。
研究菜系的都知道淮扬菜其实是受到鲁菜影响最大的一个菜系,其实这也跟中原王朝版图最先扩张的方向是“江南”有直接的关系。这个优势是其他菜系无法比拟的。因此被官方和民间习惯上称为“菜系之首”也不足为怪。
鲁菜,包含着一整套饮食文化在里面。菜做好,色香味俱全,要有好的装修,而撑起这桌子鲁菜的不光有装修,还要有文化传统,比如婚、丧、嫁、娶、寿、等对应宴会的上菜顺序、菜品搭配、座位顺序、喝酒方式、主人责任、赴宴的穿着、辈分的细分、亲戚区别都会具体体现在这鲁菜上...
孔府菜是山东菜的源头,孔府菜奠定的是山东菜的基调,他的直接继承者就是济南菜和胶东菜。博山菜实际上说虽然怎么有很多自己的特点,但是主要是受济南菜影响,很难脱出济南菜圈子,这几年有些博山菜厨师拜师到济南菜老师傅门下,进行认祖归宗。那换句话说,自然博山菜也是继承了孔府菜。可以说山东菜内部,无派不宗奉孔府,凡山东菜源头必为孔府源流。孔府菜用两千多年的贵族习气和诗礼传家的高格调,直接给山东菜提供了顶层活动空间,把庖厨上升到了“道”、“术”之辨的高深境界,这也是山东菜的贵族血统鉴证。
3
开国第一宴不可能用贵族菜
新中国建立一穷二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第一次人民当家作主,第一宴用鲁菜你想干啥?搞官府还是想复辟?看看第一宴的菜单,非常符合当时新政府的现实要求,难不成在北京饭店再整一个御膳房做鲁菜?搞笑呢?别以为建国第一选用淮扬菜就真的是淮扬菜第一了,只能说淮扬菜非常适合政府的现实需要。
鲁菜官府菜也是过于炫技。比较复杂。经常都是用料考究昂贵。甚至比较稀奇。口味虽然不错但是也是不太适合天天吃炸鸡的人的受不了肥甘的口味。民间菜那就是浓油赤酱的。肯定不行。
开国第一宴选淮扬菜是周总理亲自定的,主要原因是口味适中(不咸不甜不辣不酸),再者是当时物料、筹备技术、人选的综合考量。实际上今时今日的国宴,是包含东西、南北并蓄的,不存在只有某某菜系的菜云云。
开国第一宴却是由玉华台的朱殿荣等9位淮扬菜大师前来掌勺的。八道菜分别是“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秋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除了意头好之外。淮扬菜的口味比较偏大众,普遍人都能接受。所以,一些重要的宴会,参加的人口味比较杂的,基本都会选择淮扬菜。无他,稳当耳。
另外,主办一次国宴,参与者非常多,总指挥,总厨师长,总厨,还有一些外请来的名厨只负责做其中某一两道菜的,这些也都能说是国宴主厨。例如,G20峰会的总厨高炳义师傅,以及面点的师傅王桂云厨师长,都是总厨,可具体做菜的,还是他们的徒弟辈。他们的徒弟也是能称为国宴主厨的,,毕竟,菜是他们亲手烧出来的。
4
建国之初京城还是以鲁菜为主
而菜系之说,过去就没有什么四大或者八大建国前京津沪说的是“帮”例如“广东帮”“淮扬帮”“川帮”——没有鲁帮这一说,因为鲁菜是主流。建国后,各地方派人在京建立酒店饭庄,就又多了“闽”“徽”“湘”“浙”。川菜入京非常早,有部电视剧《情满四合院》,里面何冰演的角色就是一个自幼学川菜的京城厨子。这些菜系都有一个特点,这几个地方的人,当官的比例高于其他地方。之所以能成为大菜系,是跟这些官员的带动分不开的。某个官员进京任京官,自然是要带自己家乡的厨子。
在建国初期,京城的主流饮食圈还是以鲁菜为主的,因为当初北平的“八大庄”“八大居”都是烧鲁菜的。也就是说,京城的好厨子基本上都是烧鲁菜的,所以往下传两三代徒弟,出身基本上也还是鲁菜。除了口味的原因,当时著名的高级食材“鲍,参,肚,翅”原产地大多数来自山东及其周边。高级渔获进京,在当时的运输条件下,山东也远比福建广东浙江来的新鲜。所以,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鲁菜是京城主流,其他菜系基本都属于尝尝鲜的范畴。这样的局面,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商务部发行过一本书《国家名厨》,里面第一二卷罗列的建国初的国宝级厨师,鲁菜大师占比多少就明白鲁菜当时的地位了。
5
鲁菜怎么复杂怎么来,慢慢就失传了
山东菜就是最考验厨师技巧的那种,山东人自己都不会做,什么九转大肠呀,什么烧芽菜呀,反正就是复杂就对了。说它是八大菜系之首,只是说现在其他菜系都多少借鉴了鲁菜的点东西,因为曾经它就是官府菜来着,在味精还没诞生的时候确实挺会提鲜的.
鲁菜之外的菜系是在冷链物流逐渐成熟后真正崛起的,特别是在高端餐饮上,加上味精的普及,鲁菜的优势才逐渐丧失。过去鲁菜能称霸北方餐饮,还是当时在燕鲍翅参还有制汤提鲜上鲁菜根本没有对手。
我觉得中国烹饪协会对鲁菜的评价比楼主更靠谱一些,而且明显比什么几大菜系之首来的高端得多。
6
鲁菜总在庙堂之中,远离平民百姓
鲁菜是唯一的自发菜系,烹饪手法也是最全的,是基础。可惜就是总在庙堂之中,远离平民百姓。又后知后觉,不能顺形式而加以变化,改革开放后在广东的经济实力和四川的劳务输出下民间口碑江河日下。
现在网络上对菜系孰弱孰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参与者往往从自己的个人饮食喜好和社会餐饮分类出发,大多不是烹饪从业人员。菜系的划分和评价,其实是厨师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资深大佬们的共识和认知。是行业内部的共识,不取决于民间的舆论和认知。
菜系是归纳总结来的概念,特征相似归为一系。早年大批山东籍厨师流动,推动了鲁菜的传播演化,形成了更大范围的相似特征。有人说是之首,也就说吧,没啥争论的意义。
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