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在这一章节中,戴蒙德从驯化动物这一方面描述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差异,开篇引用托尔斯泰这句话也很有意思,可以理解的是:在历史中处于优势的民族在驯化动物这方面无疑有着共同的特点和条件,而未能驯化动物的民族与地区则是因为各种各样不同的原因所致。
“驯化”就是把野生动物变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戴蒙德这样描述:
驯化动物可以定义为:使某种动物在圈养中通过有效的交配,使其与野生祖先有所不同,以便控制器繁殖与饲养的人类所利用。
与其他地区相比,欧亚大陆对于驯养动物有着天然的优势,丰富的哺乳动物种类以及其较为温和的特性,使得欧亚大陆的民族在驯化动物方面远超于非洲与美洲,而无论是东方的中国还是欧洲地区,被驯化的动物种类几乎相同,也就是说,被驯化的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使得不同地区的人类更偏向于驯化它们。全世界作为驯化侯补考的148种陆生食草类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中,只有14种通过了试验,戴蒙德因此在书中提到了安娜-卡列尼娜原则:每一种候补的野生动物都必须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缺少了哪一个必不可少的特点,都会使驯化的努力失败。
书中提到以下6种原因决定了驯化无法成功:
1、日常食物成本过高
2、生长速度过慢
3、圈养中的繁殖问题
4、凶险的性情
5、容易受惊的倾向
6、独居动物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几千年驯化的动物种类依然十分稀少的原因。欧亚大陆的人类享受了物种多样性带来的红利,驯化动物使得社会食物来源与结构更趋向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