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校长李燕曾分享过一个案例:贝尔和馨儿一同来到办公室入座后,窗外的阳光洒落在贝尔的黑发上,老师由衷地赞美起贝尔。一旁的馨儿突然拽贝尔的头发,即使贝尔挪动了座位,馨儿依旧不依不饶。此时老师说:“馨儿,你的红靴子好漂亮啊!”。话音刚落,馨儿开始站起来旋转… 当老师夸奖贝尔时,馨儿内在的不平衡、嫉妒感借由拽贝尔的头发得到宣泄,而老师立马捕捉到馨儿的需求,经由夸赞,馨儿心理得到了满足,自然停止了具有侵犯性的行为。 不少例子让我们看到孩子用了最擅长的哭闹、捣蛋去寻求看见、满足 ,而成人则容易停留在表面的胡闹行为上却忽视了孩子内在真实的需求和感受。 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解读直接影响我们如何回应孩子,那你会如何选择呢?
——P.E.T准讲师 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