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国十年
古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它经常浮现在我的心头,经常。当我遇见闪闪发光的人儿时,此感尤甚。
宿舍和将要听课的教室之间,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每次走在路上,总能见到这样的一类人,他(她)衣着素雅大方,引人频频回顾;举止优雅自若,让人为之欣喜;神情淡然闲适,而让人轻松自在。这样的人是我想接近的、想认识的人,最好能与之成为朋友,他们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看到此人从头到脚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我并没有为之惊奇,因为我深知,这种光芒得益于良好的家教和知识的熏陶。而这种夺目的光亮,着实吸引了我。让我有一种频频回顾的冲动,可是我没好意思这般回顾。虽然我明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但顾而又盼,来来回回,多有无礼之处。
遇见美好,不能相识,很是遗憾。错肩而过亦或相隔数步而渐远,一种黯然默默袭上心头。于是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回想,祈求能够永远记在心里,而不被忘记。然而,有时候愈想紧紧抓住的东西,它总是溜走的愈快。虽然美好的载体不能铭记,但是那般气质如若能记得一二,应该还不算太坏。我知道,那是令无数人艳羡的,也是为很多人追求的,有人终其一生,也终将不能得到。
到了上课时间,老师携书走上讲台,像往常一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上节课讲到哪里了?”大家都有气无力地支支吾吾讲不大清楚,好像一群没有睡醒地外班人,走错了教室似的。即使打了鸡血的老师,面对台下这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我们,估计体内的鸡血也快被气得稀释地不多了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老师也是如此。哀吾辈不幸,怒吾辈不争的老师,索性放下英语教材,开始给我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
故事里的主人公像她、像我、像我的每一个同学。故事情节和大多的励志故事无恙,但它更真实、更亲切、更具说服力,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老师说“只有努力了,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才能看到更多的美好。你也许不以为意,但那可能就是很多人在深夜里哭湿了一次又一次枕头,想要却不可得的美好。你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一本正经讲故事,试图以真情实感打动我们的老师,希望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的我们能有所上进的老师,在对我们进行谆谆教诲脸上漾起无限期许的老师,让台下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颗想要挽救迷失的羔羊、盼望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师者之心。
她的头顶也有一个光环,和那个迷人的路人一样的光环,一样的光彩耀人,我很是欢喜。我欢喜满满正能量而又耐心传播的老师,我欢喜因其智慧与仁爱弥漫开来地令人醍醐灌顶的味道,我乐于接近这般有思想、有热度的心灵,我喜欢这样的老师。我在心里默念着,希望有一天,我也会像她一样,像她一样发光发热。
夜里,回到宿舍,睡前听一段“夜读”,我喜欢这个栏目,一直都在听。几个主播选读的文章,生动有趣,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度。和课堂上老师分享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诚然,它不如老师讲的生动,毕竟隔着屏幕的朗读不比与老师面对面的声情并茂。但是,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让人深思,每一个故事里,总能找到自己的身影,或多或少,让人有所收获。故事中的人有时像自己,有时像榜样。像自己的时候,我会反思,像榜样的时候,我会心生向往。有时打动我的是主人公的态度,有时让我欣喜的是作者的思想,而那些都是我一直企盼而未曾修得的东西,但我还不曾放弃。
在我眼里,他们都很美。而这种美,无关颜值。我想,这些吸引我的气质、态度和思想,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识。
感谢与你们的相遇,并以知识的光芒照向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