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互促 涵养共产党人“担当之魄”

       近日,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他的崇高精神风范、领导经验、思想方法,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陈云同志用一生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担当、“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的情怀。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陈云同志为精神灯塔,涵养出能扛重责、敢打硬仗的“担当之魄”。

       铸忠诚之魂,淬炼政治品格金刚骨“观古鉴今,无古不成今。”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陈云同志一生历经白色恐怖的生死考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复杂局势,却始终秉持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他反复研读《资本论》,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为自身筑牢坚实的理论根基。在行动上,始终紧跟党的步伐,不折不扣地践行“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到哪里”的庄严承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身处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时刻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与形形色色的诱惑,每一项挑战都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基层干部应学习陈云同志突破旧有观念束缚的果敢与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勇毅投身于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中,不畏艰难,奋力攻坚。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基层工作坚定不移的主基调,筑牢政治忠诚的坚实壁垒。

       砺实干之志,锤炼务实作风铁肩膀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同志工作生涯中始终坚守的信条,也深深融入他的血脉之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岁月里,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他不辞辛劳,敢于动真碰硬。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更需要基层党员、干部以陈云同志为榜样,坚决摒弃“拍脑袋决策”主观主义作风,摒弃“老好人”“墙头草”思想,发扬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在化解邻里纠纷、处理群众矛盾时,摒弃形式主义,通过组织“板凳会”“夜话会”等接地气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真正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将群众反映的饮水安全、道路修缮、教育医疗等“微诉求”逐一梳理,转化为具体的“办实事清单”,并全力以赴推动落实,让实干成为基层治理最生动、最有力的注脚。

       践为民之责,铸就公仆本色鱼水情陈云同志始终将人民的温饱冷暖放在心头,把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为民情怀。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应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陈云同志一心为民的精神,真心走近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舍去“官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交流,和群众交朋友,与他们同耕织、同劳作,把自己摆在群众中换位思考,多体谅百姓的处境,多想想百姓的难处,多帮助百姓出出主意。积极推广“民情日记”“群众评议”等制度,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在解决教育公平、养老保障、环境改善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中,用心用情用力,架起党与群众之间的“暖心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修为政之德,永葆清廉本色正气节陈云同志常说:“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他始终以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和不可动摇的革命信念,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他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尤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为党的巩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这种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切实维护和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原原本本学,结合纪律警示案例得到警醒、受到教育。要严防特权思想,经常盘算个人的政治账、前途账,坚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委组织部李宗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