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磕碰摔倒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是经常发生的,父母当然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让他受到伤害。但是,对于轻微的磕伤碰疼也不必大惊小怪,这会让孩子产生自私骄纵的心理。父母应该尽量以轻松愉快的表情对待,让孩子觉得这是平常事,没必要夸大其词。如果孩子表现得不仅勇敢,而且还能很平和,父母更应该感到高兴。
然而,如果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哭,就急于给孩子找一个替罪羊,责骂或者拍打肇事的凳子,以让孩子破涕为笑或者转移其注意力的做法,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慢慢地,孩子可能学会了找借口,推诿责任,甚至产生不宽容和报复的心理。这是很可怕的,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看来,万物其实是等同的,说话对象是一棵草还是一朵花,或者是小猫、小狗、布娃娃,是没有区别的。同理,迁怒于小板凳,与对人发脾气是一样的。父母现在为了安慰孩子佯装迁怒于板凳、地面,孩子以后就有可能无端地将自己的怒气撒到别人身上。
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他以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且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怀着“爱心”长大的孩子,对人对物都抱有一种同情和关爱,也会得到他人的善意关怀;而一个怀着“恶意”长大的孩子,他的态度伤害他人有多深,他受到的反伤害就有多深。这肯定是所有父母不乐意看到的。
培养孩子的爱心不是简单的过程,也不是靠渴求和命令就能让孩子具有的。这需要父母做出表率,在各种小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在这些游戏中,父母首先要是善意的,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善意;父母首先应该是体贴的,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体贴;父母首先应该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才会学着对他人释放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