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注释]
1、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2、智慧:聪明、智巧。
3、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4、孝慈:一本作孝子。
理解:
这是对上一章知有篇的进一步深化,上一章【知有】中说了四层管理的境界,即使是在社会离经叛道的时候,圣人被否定与不被信任也是有的,但是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情因为符合道的规律,所以一直被世人看重。所以最上乘的影响应该是无形的,被影响的都觉得是自己自然愿意这样做的,一旦出现了有形的概念,那么就会出现问题,例如:赞扬,畏惧,憎恨这些问题,同样的,在社会离经叛道的时候,就会有所谓的仁义出现;聪明智巧就对应了虚伪;家庭不和有纠纷才会显示出所谓的孝慈,国家混乱才能凸显忠臣的概念,这几个相对论就说明了【有】的不利面,深刻阐述了【无】的管理作用。
实际应用:
当前最流行的教育考试,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的给孩子报补习班,而很多的补习班都是称为“套路”班,老师研究了一个又一个的套路来对付考试,所谓的选择题都总结出了规律,那么这样的聪明和智巧教出来的到底是人才吗?很多的文章都表面光鲜亮丽,看起来都“亮晶晶”,殊不知失去了灵魂,通篇都充满了形式套路,都是虚伪的“假惺惺”,这也是对第二句最好的佐证了。
中华民族正在倡导文化复兴,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如何去做,老子这部哲学书籍有着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我们一定要秉承无为而治的思想,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件事,不要迎合别人的需要而做(不需要外界给予的所谓:仁义,智慧,孝慈,忠义),不要用太多的智慧机巧去做,要完全用道的概念,投入与奉献自己,真正做对的事情,其实都是顺应自然的,没有称颂与批评的,是人们认为自己自然而然做到的,这就是遵循了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