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行影
2019.4.6.
我有爬山的习惯。来到这座小镇几乎爬遍了所有的山。并且乐此不疲。
昨晚,一个朋友突然跟我说起,说有些山不要去爬。她说是她老公告诉她的。
有些小路非常凶险。科学的不科学的,总之说了又担心我想起来会感到害怕。她只是提及。
她说,那条路很多老人都不敢走。
那条路的确僻静。两旁是茶园,还有潺潺的溪流声掩映在葱茏的绿植中。在绿植稀疏处可见清澈见底的小溪。我时常被那清澈见底的溪水吸引,被其感化。被其纯净所震撼。
耳畔是不绝于耳的鸟鸣声。环境极其幽静。水泥石阶上满是落叶。石阶缝隙处长满绿苔。一切都是那么原始,恰到好处。我深深感叹,大自然就是最好的作品,它的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直抵心灵,令人动容。
那条路,只有采茶季,才有零星的人影。平时几乎与世隔绝。
我非常享受那样的宁静致远。
接近午后的时光,也会碰到个别的行人,肩上挑着扁担,我出于好奇,问卖什么?他说,卖虾。
那人我碰到过几次。挑着用竹子编成的非常有年代感的竹筐,上面还有盖子。他行动矫健,步履轻盈。我一度以为他是上山劳作的。
当他说自己是卖虾的时候。我感到吃惊。这年代,还有人用扁担挑着东西并且用步行去贩卖。即便全部卖光又能赚多少钱?
他一天要走多少路?
这么一想,突然觉得生活千姿百态,谋生的方式无奇不有。
也深觉有些人,生活的不易。
昨晚,朋友出于好意,跟我提及那条小路的隐晦,我内心是感到无助和不安的,隐隐感到恐惧。那条我无比迷恋的小路。我贪恋它的清幽。
朋友跟我说了之后,我想再也不可能像不知道那样心无芥蒂了。
为自己少了一个去处感到惋惜。
很多东西在不知道的时候可以坦然处之,一旦知道后,哪怕只是细微,也会有了嫌隙和隔阂。
昨天回到家乡。家乡的繁荣和发展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非常便捷及人性。
车辆来往,只要有行人。都会先礼让。这点让我非常触动。和厦门像极了。人民都有那种意识,非常和谐,其乐融融。
大家都文明礼让,少了很多的暴戾和不和谐。而是井然有序。
昨天我从小镇出发,这边的人,因为经济刚刚起来,他们还没有那样的意识。把车辆擅自停在马路中央,全然不顾他人的方便与不方便,自己还站在旁边得瑟。这样的环境的确是一种消耗。
这样的现象是无奈的。但也有好的人,非常淳朴良善。
无论在哪里,每个地方都有好有坏。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我的家乡,生活压力大,消费水平很高。但高度文明。这边的小镇,人们还没有觉醒,还处在原始的阶段,意识还没有萌发。会觉得相对压抑。唯一的好处就是清幽。感觉不到丝毫的现实恐慌。也相对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