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邓彤,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全国中语会理事,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先,后应聘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中小学语文“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中学语文“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专家,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师培训专家,安徽省中学语文教师培训专家。
著有《邓彤讲语文》《红楼梦导读》等著作。
我国既有的写作课程,总体上有两类基本取向:序列化、活动化。这两种课程取向都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但同时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先天不足。
一、序列化写作课程审议
我国写作课程的序列化追求主要体现在教材编撰上。
20世纪前期,我国写作课程主要任务是创生课程知识,20世纪中后期,则致力于写作知识的系统、序列化的需求。
写作学科的系统化、序列化追求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但是要追问写作课程具备并且需要一个严密的系统与结构吗?
写作学科在总体上属于社会学领域,依据伯恩斯坦的分类,写作课程则显然是属于“统整型”“弱度框架”的课程,因此,写作课程严密的逻辑序列是虚妄的。
我国写作课程一直试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内反复让早已具备“合金式”思维能力的学生削足适履地去适应单一化的写作课程内容。这一课程理论大大落后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形成了直接冲突。
二、活动化写作课程审议
20世纪后期,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写作教学开始突破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窠臼,开始探寻写作课程建设的新路径,其中,研究性写作和个性化写作等方面成果较为突出。
单纯依赖活动或为写作制造活动,是否足以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或者说只是为解决“写作内容缺乏”或“写作动机不足”而设计的活动,是否就属于写作课程主体内容,这是研究者一直质疑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课程一直在“序列”与“活动”这两个端点之间不断摇摆,此消彼长,但始终没有寻找到一条较好的解决路径。
三、微型化:建构合宜写作课程的可行路径
(一)微型课程的缘起与基本特征
微型课程一般不根据学科知识以及逻辑体系来划分,主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以及主体社会活动的经验、教师能力、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编定。
“微”即微小、碎片化,它符合学生的习惯,一次只学一点,每一个微型学习单元各自独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机学习。片段化、专题化的微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由于学习目标微小单一,因此教师易于教学、易于检测。学生易于达标,易于自测。还由于内容组块微小,就可以校为轻易的创生、教学和学习,学习者也容易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微型课程有如下特征:是一种短期课程,由相关主题模块组构成,强调深度而不求广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学支援。
(二)什么是微型写作课程
微型写作课程具备如下两个特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微型化。
(三)为什么需要微型写作课程?
首先,随着课程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认识到,为达到国家写作课程目标而研制的具体课程样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微型课程作为对宏大课程的一种纠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其次,我国百年来的写作课程历史已经证明,强调逻辑一贯性的写作课程并不适合写作素养的形成规律,写作课程设计者试图把写作知识或能力加以分解组合,已被事实证明是低效或无效的。
再次,以往写作课程设计与写作教学脱节,而当今“使用者开发”已成为当前课程开发的一种趋势,微型课程中,课程知识的创生者与使用者渐趋统一。
第四,随着对写作实践特征的认识深入,人们意识到写作素养应该在活动中形成,而活动则需要学习主体的知识内化,因此以自主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就应该成为建构新型写作课程的一种合理选择。
因此,建构一种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有操作性的微型写作课程就十分必要并且迫切。微型写作课程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核心困难,选择核心知识,解决要害问题,它既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教师设计与教学。
四、微型写作课程设计要领
(一)微化写作课程目标
微型写作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写作需求,而不是为了课程的系统性与丰富性。
微型写作课程的核心——主题,来源于学生写作中的实际困难和常见不足。
有效的写作教学通常都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问题展开的。如何精准的明确学生写作问题,这是微型写作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确定微型写作课程目标的基本渠道:基于障碍——分析学生写作中的主要困难,确定写作课程内容。
确定微型写作课程目标基本方式有如下几种:
1.分析学生作品,发现个性与共性问题;
2.同侪会诊,探讨学生写作问题;
3.通过访谈学生,深度了解学生思维误区。
(二)微化写作课程内容
微型写作课程内容确定原则: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就表现在他能够把成熟写作者在写作上模糊的感觉揪出来,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明确的知识和具体的例子,借此,教师可以创生诸多有效的写作程内容。
1.直接利用或改造也有资源
直接从现有的写作课程内容中选取与所确定的微型目标相匹配的课程内容。
2.分解或者抽取巨型内容
在写作教学中,将宏大的知识加以分解或从中抽取出微型化的知识,对于写作教学指导将产生非常有效的作用。
3.有统一了消费者和生产者身份的特别角色创建生成
当前,课程开发研究者越来越强调“使用者开发”,在微型课程中课程知识的创生者与使用者渐趋统一。微型写作课程就是融合了课程“消费者”与课程“生产者”这两大要素之后的产物。
微型写作课程内容的创生必须学会简洁一些,微型写作课程通常只关注一个重要的点,提供自学重难点的机会。
(三)写作学习情境这微化
微型课程高度重视情境化活动,这一特征与写作学习具有极大的同质性。
微型写作课程必须创设微型的写作情境。当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基本确定后,需要将这些内容镶嵌于一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微型写作课程是基于学生兴趣的教师应当设法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各类话题,借助这些话题为学生写作,学习,设计具体的情境。
(四)写作教学支架之微化
微化处理写作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并相机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其实质就是便于使学生降低其认知负荷,以便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关注学习目标,从而有利于写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设计微型写作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时、适度、个性化的学习支架。在学习活动开始阶段,教师一般需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支架作为学习资源,随着学生学习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应当逐步撤走支架,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总之,微型写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大体上需要经过如下路径:其一,了解分析学生写作学习障碍,确定微化目标与内容;其二,设计具体情境,驱动学生开展写作实践;其三,提供必要的支架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