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抗拒的容颜(原创)
中年以后才明白厨房里的那盏灯和母亲为什么始终都不离开家的原因,因为那盏灯是安全感,是指路的明灯。
小时候无论放学回家还是在外面玩,推开大门的第一时间眼睛望向的方向就是厨房的那盏灯。农村的院子很大,厨房的位置是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大白天做饭都要开着灯才能看到,一进大门只能看到从厨房窗户透出的亮光。
厨房很大,而且很黑,小时候我胆小,一个人根本不敢去厨房,因为厨房里经常会窜出老鼠,我也时常被吓得吱哇乱叫。想想小时候经常在恐惧中度过,只要父母不在家,我一个人不敢在若大的院子里待着。
每次放学回家,我推开门首先看看厨房的那盏灯是否亮着,一边往厨房跑一边喊着妈妈,妈妈也会在厨房里应答着。那盏灯是我的归属,只要灯亮着,妈妈一定是在厨房做饭;如果看不到灯亮着,我会跑到前院后院一直喊着,找到妈妈为止,妈妈的声音就是安全感。
妈妈嫁给爸爸是被外公所逼的,妈妈有自己心仪的对象,外公看爸爸年龄大了还找不到对象,家里又穷又没有父亲,可怜爸爸,就把妈妈许配给了爸爸。
这一段婚姻是不幸福的,那个年代子女必须的听从父母的安排,就这样妈妈有了我和哥哥。当我懂事后,看到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可是妈妈流着泪还要给我们做饭、下地干活、照顾那些鸡鸭牛羊,一刻都不曾停歇,爸爸像个大爷一样躺在沙发上,还要妈妈伺候,心里很难过,也很气氛。
渐渐长大后,尽量帮着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妈妈太苦太累了,心里对爸爸产生了很多恨意,觉得爸爸自私自利,不能够理解妈妈。
当自己现在已步入中年的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妈妈常常流着泪,却不曾离开那个家,是因为她有责任,如果她离开了,她身上掉下的那两块肉该怎么办?长大后也有妈妈给我说过,不是因为我和哥哥她早已离开了那个家。
也许这就是妈妈吧!我现在也为人母,深刻的体会到妈妈的不易。“妈妈”两个字承载了太多的无奈和责任,即使婚姻不幸福也要坚守着,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为孩子准备好一日三餐,为他熬灯点油。
在妈妈的世界里,最后才发现除了孩子自己一无所有。
爸爸在妈妈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其实我多希望妈妈可以改嫁,找一个自己爱的人,幸福的过完后半生。可妈妈依然选择守候我和哥哥,可子女终究不能代替另一半,看着妈妈孤独的背影,日渐苍老的面容,我难过至极。
妈妈的一生,虽然不停的忙碌着,可她的灵魂是孤独的。她从来没有真正的幸福过,眉间的皱纹一直紧缩着,她终究是带着遗憾。
有时候我也多想换一座城市,换一个电话号码,换一个生活圈子,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是,我不能。因为我要做那盏灯,为孩子照亮光明,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