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乔布斯传》有感

最近阅读《乔布斯传》,我深受触动,从中收获了三点重要感悟。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乔布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自幼被亲生父母遗弃,后被养父母收养,成长于当时尚未完全兴起的硅谷。家庭所处的环境,让他从小就对电子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因信奉吃素,认为自身洁净不需要洗澡,所以很少洗澡,在后来的工作和创业中,有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在大学期间,他仅读了1个半学期便选择退学,之后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书法等课程。1976 年,乔布斯与苹果公司的技术核心人物沃滋、前同事携手创立苹果公司。起初,一位同事因觉得计划不切实际、难以盈利而退出。后来,在天使投资人的助力下,公司股权得以确定,乔布斯和伙伴、投资人各持有26% 的股权,还有一位同事获得 10% 的股份,剩余 12% 留给社会公众用于融资。然而,因性格等原因,1985 年,创业第 9 年的乔布斯被董事会逐出苹果公司。离开后,他创立了专注于电脑操作系统的公司,还收购了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前者在亏损边缘挣扎,后者却取得巨大成功。最终,乔布斯以 5 亿美元卖掉操作系统公司,该公司被苹果收购,他也借此重返苹果,从 1997 年直至 2011 年离世,一直担任苹果 CEO,带领苹果公司不断创造辉煌。通过阅读,我从一无所知到清晰知晓苹果公司的发展脉络以及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这对我认识商业与创新有极大启发,也让我明白人生充满变数,只要不放弃,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其次,我深刻体会到“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乔布斯对电子的热爱,加上硅谷的环境熏陶,促使他在这个领域不断钻研探索。兴趣为他指明方向,像灯塔一样引领他前行,这种源自内心的驱动力,让他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依然能够坚持。反观自己,过去因缺乏兴趣爱好,生活过得浑浑噩噩。从乔布斯的经历中,我总结出寻找兴趣的方法:一是列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想做的事;二是规划大致方向,无需过于详细,确定后逐步完善;三是投入时间和精力,专注深耕,如此才能在感兴趣的领域有所收获。

最后,乔布斯对完美的极致追求令我震撼。他不仅对产品结果有高标准,对整个过程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让产品达到完美状态。在苹果零售店开业时,他对店内大理石的选择极为苛刻,要求必须是佛罗伦萨人行道所用的灰白石头,对石头的条纹、颜色、纯度都有严格规定。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作为一个习惯将就的“差不多先生”,我意识到,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关注每个环节,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做出优质的产品或成果。追求完美不仅能提升自身能力,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阅读《乔布斯传》,不仅是了解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更是一次自我反思与成长的契机。他的人生经历、对兴趣的执着和对完美的追求,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明确方向,专注投入,追求卓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