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无法向人解释的行为 标签:信心;行为;解释;妄信
有没有这样一些行为和作为,它们的动机、出发点和理由在人的理性能及的范围内,找不到人可以接受或认同的解释?
出于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解释,尽管表面上所说的冠冕堂皇的动机往往与背地里隐藏的不可告人的理由大相径庭,但其根本都脱不了两个字:利己。可以是物质上的自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感情上的,即便助人为乐也不例外。
然而,诺亚在天晴地干的时候奉命建造方舟,绝非那些忙于吃喝宴乐享受生活的人所能明白;亚伯拉罕蒙呼召离开本土,不知往哪里去,他就出发了,这在人看来不可思议;好不容易凭信心于百岁得子,又被指示将其独生爱子献上为祭,他遵从了,这也是人的理性无法接受的;摩西四十岁时身强力壮,学识丰富,意志坚定,才干出众,却无法作自己民族的拯救者,等到了八十岁,已经“胸无大志”,至高者却呼召他承担大任,他当然必须接受,而这也是令人难以理解的;约书亚率领众人,按照至高者的命令,绕城而行,吹号,不用武器,就令城墙垮塌,获得胜利,在世俗眼光看来,更是匪夷所思;更不用说还有基甸等士师和靠至高者得胜的君王。
这些先圣的行为都不是出于人意,而是对至高君王之意志的遵从。如何能遵从呢?信心。信心不是说“我相信这件事对我有益处,所以他必为我成全,”而是说“这件事是他要我做的,一定不会错。不论要我经历什么,我都要顺从,最终必叫我得益处。”
这就与某些自称为信仰真理的人的“妄信”和“妄求”截然不同。真正的信心植根于至高者,是确定他的旨意之后的遵从,而“妄信”虽然也同样无法向人解释,却是出自那恶者的试探与诱惑。
曾有一班国外的信仰者,“相信”人子就要再来的日子是某一天,他们要“被提”升天了,便搓了一根奇长无比的“升天绳”,不穿衣服,集体等着“被提”。谁给了他们这样的“信念”呢?违背了真理书的教导。
还有另一拨国外的信仰者,在牧者的带领下,坐船出海,到了海上,牧者说:你们若信父的独生爱子,就能在海上行走。他们纷纷下船入海,结果可想而知,除了会游泳的,都淹死了。他们的行为也不是出于至高者的旨意,是一种试探。
所以,在确保“真信”和“正信”的前提下,积极地寻求至高者的旨意,与他保持亲密关系,蒙他带领,就能有虽然无法向任何人解释但却可以坚持到底的信心的“行为”。
至高者的启示和他在书上的经训从来不会相悖,所以勤读经书,将他的话藏在心里,以免我们得罪他(引文),是每天不可少的必修课。“惟喜爱他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好比能反刍的动物,我们先把书上的话语吃下去,然后再反复回味,只要心诚,切望明白他的旨意,相信他会指引我们的。
像十九世纪的信心之子、孤儿院院长乔治·穆勒那样反复确认得到至高者的带领,然后行动,且以不住的祈求和代求一路伴随行为,虽然起初在人看来不可思议,但为的是天上那位父的荣耀,最终必带来信心的果效。
穆勒能为许多人的得救代求,其中两个,从他开始为他们每天代求,到他临死前,经历了六十二年三个月五天零两个钟头,他们却丝毫没有悔改归正的迹象。然而,由于穆勒的代求基于对拯救者的旨意的确定和信心,他能够坚持。最终,在他死后不久,传来了那两个人得救的消息。他虽然没有活着看到,但他作工的果效必伴随着他去到天上。他不需要向人解释他看似“劳而无功”的行为,因为他有正确的信心。
(2025年7月1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