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来吧,那不是你的错
我们常说:家是不是讲理地方,是讲爱的地方。但在家里,我们常常会纠结于是非对错,特别是出了问题总想找到那个“犯错”的人,有时是“犯错”的孩子,有时是“犯错”的父母。结果往往赢得了道理,却输掉了感情,破坏了家庭和谐,影响了亲密关系。
决定你人生幸福的不是你是否“占理”,甚至不是你是否成功,而是你是否拥有良好的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而我们很多人其实不懂怎么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好好相处,于是就出现了“家,为什么总是会伤人?”。北大心理学系李松蔚老师《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嘛?》这本书,以“系统式家庭理论”为支撑,从育儿、家庭系统、亲密关系、认知方向等出发,以具体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帮助你抛弃传统的人际观,颠覆你处理问题时的惯性思维,让你学会放弃“控制”、放弃“是非”、放弃“说服”, 对生活中的心理案例进行系统化拆解,通过去“标签化”刷新认知误区,尝试“课题分离”转换关系视角,运用“不评价”的交流方法脱离亲密困境,重塑“家庭系统”解决育儿难题,进而颠覆我们的认知局限,化解陈年的关系困局。
李松蔚老师想表达的是,一切都不是你的错,当然也不是你父母的错,更不是父母的父母的错,不是任何人的错,纠结于谁对谁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存在一个”问题“的话,这个问题是所有人用各自的方式共同维持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囚徒,也是彼此的狱卒。找到一个人犯错并不难,难的是在这当中发现新的可能——自由的可能,解放的可能。”问题不可怕,认为问题可怕才可怕。如果有问题,我们要想办法使用这个问题。我们要去做的,就是如何去接受一切本来应该有的样子,然后我们要考虑如何让它可以在它应该有的位置上去成就它应该有的样子,去发挥更好的作用,带给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系统的组织不一样的或者是更好的一些功能。
学习心理学后,我常对人讲:重要的是生活而不是分析生活。一个热衷于在家里“摆事实讲道理”的人,至少是不可爱的。不要过多评价他人,即便他是你的爱人孩子,针砭对方犯下的你眼中的“错”未必公允。也不要过于苛责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切都有它的理由,人生不必完美,做好自己可以做的就已足够。
走出心的牢笼,轻松一点、平凡一点、快乐一点,你一样有幸福的权利!
这本书 打破我一些原有的关于家庭的思维
很值得多次回味与品读